李世民捻鬚長嘆。“一切都是他謀劃好的。”
李承乾看的半蒙半懂。
“這……皇帝不是已經允許奪情了嗎?”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皇帝真的允許他奪情了嗎?”
李承乾眨眨眼。
什麼意思?
李世民指了指天上的那名宦官道:
“此人與張居正是同盟。”
“張居正也是內閣首輔。”
“奪情是出於皇上旨意,但卻是張居正與他事前謀劃好的。”
“你看他的乞疏。”
李世民眯眼打量著那份奏疏。
“他怕皇帝太小看不懂,所以露了馬腳。”
“一方面乞恩守制,另一方面卻強調非常理之所能拘,何暇顧旁人之非議,徇匹夫之小節。”
“這分明是在向皇帝表明他的決心。”
“如果皇帝為了繼續推行新政,堅持奪情,他可以置常理、小節於不顧。”
李承乾嚥了口吐沫。
“但……但這也不能說萬曆就不知道吧?”
李世民揹負雙手道:
“簡單,就看後續萬曆會不會秋後算賬了。”
“自古多情者必多疑。”
“此時皇帝有多麼敬愛先生。”
“那以後他就有多憤恨先生。”
“情天,往往也是恨海啊。”
……
【對張居正的《乞恩守制疏》,萬曆的批示很明確:
“朕沖年垂拱仰成,頃刻離卿不得,安能遠待三年!且卿身系社稷安危,又豈金革之事可比!其強抑哀情,勉遵前旨,以副我皇考委託之重,勿得固辭。”】
【十月初五日,張居正再次上疏乞恩守制。】
【萬曆當天批覆:“……連日不得卿面,朕心如有所失。卿平日所言,朕無一不從,今日此事,卻望卿從朕,毋得再有所陳。”】
【十月初八,張居正三疏乞恩守制。】
【萬曆再次重申挽留之意,還轉告他,已決定差司禮監隨堂太監同張居正的兒子一起赴江陵安排喪事,並迎接張母來京。】[插圖]
【且命司禮監隨堂太監偕張居正次子嗣修前往江陵營葬。】
【張居正便順水推舟,不再堅持乞歸守制,向皇帝提出“在官守制”的折衷方案。為了表明他的虔誠之心,特地辭去俸祿。】
【萬曆過意不去,向內府及各衙門降旨:
“元輔張先生俸薪都辭了,他平素清廉,恐用度不足,著光祿寺每日送酒飯一桌,各該衙門每月送米十石、香油二百斤、茶葉三十斤、鹽一百斤、黃白蠟燭一百支、柴二十扛、炭三十包,服滿日止。”】
……
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