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當時掌握兵權的大部分親王,或削其護衛,或廢為庶人,實現了削藩的目的。】
……
大漢·武帝時期
“這才叫削藩嗎!”
劉徹一拍案桌。
“雖急欲削減藩王的權勢,但又不能操之過急。”
“那朱允炆不懂得這個道理。”
“靖難之役,與其說是藩王作亂,倒不如說是勢單力薄的少年君主與宗室的對抗。”
“分而化之,循序漸進。”
衛子夫喂著小劉據,緩緩道:
“我倒是覺得朱允炆做的好,他收拾的某幾位親王,齊王還是代王來著?”
“多逍遙一天都是讓百姓遭罪。”
劉徹收攏衣袖往後一靠。
“這些作惡多端的藩王,把罪行羅列出來,一個個慢慢的整死他們。”
“又可以得民心,又能讓其他藩王沒有說辭。”
“非得直接硬來。”
“多讀讀朕的傳記,他肯定不會如此!”
“還是年輕,下手不知輕重啊。”
……
【因為靖難之役,淮河以北的土地大片荒蕪,許多百姓流離失所。】
【朱棣採取徙民之策。】
【公元1403年,他下令以北平為陪都,改名北京。】
【“徙直隸蘇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實北京”】
【同年,又令,凡十惡死罪等依律處決,“其餘死罪及流罪,令挈家赴北平種田”】
【第二年,命“核太原、平陽、澤、潞、遼、泌丁多田少及無田之家,分其丁口”移民到北平屯種,】
【派遣大批官員,分赴各地,招撫流民,開墾荒地。】
【宣佈“逃民復業者,積年所負糧芻,悉與蠲免”】
【“新墾田地,停徵其稅”】
【並繼續移民屯墾,恤貧賑災,興修水利,使社會得到休養生息。】
【這種種政策也讓被清洗過朝堂為之一鬆。】
【不過顯然,他們松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