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養一章跟明天零點的一起)
【公元1069年四月,宋神宗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即制定戶部、度支、鹽鐵三司條例的專門機構。】
【以“經畫邦計,議變舊法,以通天下之利”】
【同年四月,依據制置三司條例司的建議,派遣八人分赴諸路考察農田水利和賦稅、役法情況,變法活動陸續展開。】
【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為指導思想。】
【這次改革是改變祖宗之法,因此被稱為“新法”。史稱“熙寧變法”】
……
大秦
三不足?說得挺好。
但這是自致孤立無援。
至於這條例司的職責……
不關中書、樞密院,中書外又有一中書?
權力給的倒是十足。
“爾等覺得,應該先除弊還是先興利?”
嬴政問向眼前招來的一眾官員。
尉繚率先開口道:
“陛下,縱觀歷史,唯商君變法有成。”
“而商君則是除弊後,再興利。”
“實乃弊端不除,利實難興。”
嬴政不動聲色,又看向其他人。
馮去疾看了看左右。
蒙恬裝沉思,蕭何真沉思,劉邦裝沉思。
行吧……
“陛下,臣以為國尉所言有些可能偏頗。”
“商君變法是先興利,然後以利誘之再圖除弊。”
“無利,除弊難矣。”
跳過汗都流下來的蒙恬,嬴政又看向蕭何。
“治慄內史,你如何看。”
蒙恬鬆口氣,蕭何精神緊繃,劉邦繼續裝沉思。
“回陛下。”
蕭何施了一禮,緩緩道:
“國尉與右相皆有道理,但這道理卻唯獨忘了真正的根基。”
正視皇帝目光,蕭何一字一句道:
“那便是秦民。”
“民想變,其政得以變。民不想,其政變不成。”
“但民不知變從何來,所以要取信於民,使民得利。”
“商君得信於百姓,以此為基,以孝公為倚,如此可以興利除弊。”
一旁的馮去疾與尉繚看著蕭何,陷入沉思。
蒙恬聽得心中一陣亂跳。
其餘三人也明白了蕭何話中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