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世界中,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相比,英國與中國發生接觸在時間上相對要晚一些。】
【雖然早在明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英國商人就組織了中國公司,並組成探險隊,開拓通向東方與中國的商路,但數十年間,皆無功而返。】
【它與中國只能透過成立於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的東印度公司進行間接的接觸。】
【隨後英國經濟實力逐步加強,成為僅次於荷蘭的海上強國,而此時老牌的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等國開始走下坡路了。】
【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葡印總督與英屬東印度公司締結對華自由貿易協定,英屬東印公司獲得了在葡屬殖民地貿易的權利。】
【明崇禎十四年·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清朝建立。】
【英國也開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政治制度逐步確立。】
【他們開始了工業革命,織布機、紡紗機、水力紡紗機、自動織布機、蒸汽機等各種機械紛紛出現和完成,機械化生產普及推廣,更加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
……
{這麼說不直觀,給你們列個資料。}
{1700年,英國的煤產量為兩百六十萬噸,1795年增加到一千萬噸,1836年更增加到三千萬噸。}
{到1839年,英國的煤產量比法國、比利時、普魯士的總和多三倍。}
{生鐵的產量也由1740年的一點七萬多噸,增加到1800年的十九點三萬噸,1840年更增加到一百四十萬噸!}
{機械紡紗業所用的棉花量,也由1760年的兩千兩百多噸,增加到1841年的兩萬四千多噸。}
{從1830年開始,英國大規模築鐵路,20年間,築成鐵路近一萬公里。成為當時世界各國機器的供應者。}
{所以總說工業化工業化,必須工業化啊!}
{都快不認識噸字了……噸怎麼換算來著?}
{兩千斤是一噸。}
……
大清·嘉慶時期
嘉慶看著這些資料只感覺頭暈眼花。
雍正初年,雲南每年產銅八九十萬斤,到雍正五年產量也是上升到四百餘萬斤。
乾隆三十七年,雲南一省有銅場四十六處,採礦人夫達七十萬人,每年產銅高至一千多萬斤。
與銅的增產相適應,鉛也有了大幅度增長。
乾隆一朝,僅貴州一省就出產黑鉛一千四百多萬斤。
一年載煤則數百萬石。
但與之相比起來……
“簡直雲泥之別。”
……
【機器化大生產的迅速發展,極大地刺激了英國商人對產品銷售市場、原材料產地擴張的慾望。】
【海外殖民侵略,正是英國資產階級用來滿足它這種慾望的不二選擇。】
【在對海外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英國與荷蘭一樣,採取的基本方式是組織商業壟斷公司,以拓展海外市場,掠奪原材料。】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英軍在普拉西戰役中打敗孟加拉,佔領了印度最富庶的地區。】
【奠定了英國在整個遠東殖民統治的基礎。】
……
大唐。
李世民與房玄齡等人大眼瞪小眼。
魏徵欲言又止道:
“這……不太好吧?”
幾人齊刷刷的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