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陽點頭明白了。
紡織產業,在我國是個重頭行業。
但新韁,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
因為是主要產區。
所以他的產業鏈條分得更細。
而不像其他不產棉的地方,其他各省,基本上是一個地級市,建立一座或者兩座棉紡廠,包含了所有的環節,從紡紗,到織布,到印染,甚至直接生產衣服。
這都是以前大型國營企業的模式。
一個地級市的棉紡廠,生產出來的商品,要供應全境的人口消耗。
所以內陸省份城市的棉紡廠,都是龐然大物,動不動就上萬人的規模。
但新韁不一樣,他的紡織行業太過龐大,所以分得更細。
“那兩個中心呢?”范陽問。
“兩個中心,北疆這邊是烏魯木齊,南疆那邊是庫爾勒,成衣工廠主要集中在這兩個中心,市場供應,和對外銷售,也集中在這裡,其他的則是衛星工廠,但根據輕工廳的領導們反饋,好像推行得有點困難,說什麼還處在產業轉型,結構調整的過程當中,成效緩慢。”
范陽點頭。
霜霜理解不了,並不代表范陽也理解不了。
“如果我所料不差,這些企業,絕大部份都是建設兵團下屬,要麼就國營企業,對吧?”
霜霜點頭:“嗯,百分之70以上都是建設兵團的,剩下國營的,私營的不到百分之10,而且都不成規模。”
這就對了。
西部地區的產業轉型,相比沿海地區,的確困難重重。
沿海地區只要提升技術,有時候技術都不用自己操心,承接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料裝配,來樣加工,補償貿易,就可以了。
技術,樣品,生產工藝,甚至銷售,都不用自己操心。
國家建立市場,也有充足的客源。
所以轉型速度快,市場很快呈現出活力。
可西部地區,就正好相反。
什麼都缺,市場沒有主觀的銷售能力,技術沒有外商的支援,也沒有主動的銷售渠道。
產業結構轉型上面,要麼以銷促產,要麼以產促銷。
沿海地區就是標準的以銷促產,知道什麼好賣,就生產什麼,廠方看得到利潤,就敢於投資,技術引進就快,轉型就快,市場很快就搞活了。
沒有這個條件呢,就只有以產促銷。
你跟我說這個好賣,我生產出來了,賣不動咋辦?
尤其是國營企業,各方面制約嚴重,裝置更新換代申請也很困難,沉屙嚴重的,根本轉不過來,就被淹死在時代的洪流當中。
市場也死氣沉沉,到處佈滿灰塵,人都沒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