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來得再早一點……”馮一東手中拿著那海報,喃喃低語。
如果這名俄羅斯老哥再晚一會兒跳樓,他的命運可能會完全不同。
“嗨,閻王不收不無名的鬼……他既然死了,那肯定是生死簿上寫了名字的,有些事情,是我們改變得了的。”那名在俄羅斯生活了許多年的俄語翻譯,有著一頭花白的頭髮,他深深的皺紋刻在眉間,此時緊緊皺起,“我們能改變什麼呢?我們只是普通人而已。”
馮一東聽得更不知道該說什麼。
兩個不同文化、背景、國籍的人,兩種不同的論調,卻是兩種不同的宿命論。
這種宿命的論調,讓馮一東覺得很不對,很不爽。
他自己,就是因為不認命,不願意接受所謂的失敗,才會以現在這種方式東山再起。
王達文也是,他也曾經打算從窗戶裡跳下去,如果不是酒店的窗戶太結實,關得太緊了,恐怕現在王達文墳頭上的草,都已經一人高了。
可現在呢?他活下來了,所以他成功了。
如果不能活下來,那就什麼都沒有了,真的什麼也沒有了。
為什麼,有些人就不願意再咬咬牙,再堅持一下下呢?
即便只是再堅持一分鐘,事情或許就有了轉機啊。
這名俄羅斯老哥的死亡,對馮一東的打擊非常大。
但它的影響,卻還遠遠不只是如此。
因為海上龍宮和春晚分會場,北德文斯克依然是俄羅斯輿情的中心,關注的重點。而現在在廣場前的,有那麼多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人。
很快,跳樓的事情,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熱議。
越來越多的資訊,被人扒了出來。
在“電影俄羅斯”跳樓身亡的俄羅斯電影人,名字叫威亞切克,是一名出生在北德文斯克的俄羅斯人,一名電影製片人兼導演。
他曾經在獨立電影市場上有那麼一點點的聲譽,但是在票房上卻慘不忍睹。
他的第一部電影,已經賠光了自己的積蓄。
他是舉家借貸,還藉著自己在北德文斯克長大,有很多海軍相關的關係,才拍完了《小海盜之死》。
可是這部電影的票房,比他第一部電影還差。
網路上,對威亞切克的死,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他太脆弱了,而也有的人認為,正是因為《巴達卡》才導致了他的死。
這個輿論風暴,不但把《巴達卡》捲入了其中,甚至它的主創人員,乃至電影配樂的谷小白,都被捲入了其中。
一方面,雙方的爭論焦點還在於事件本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席捲的範圍越來越大。
在網路上,一篇名為《一名俄羅斯電影人之死》的文章,成了當前最熱門的文章,在俄羅斯的本地網路上贏得了極大的共鳴。
“《巴達卡》上映了,這部萬眾矚目的電影在俄羅斯上映還不到一天,就已經打破了之前俄羅斯的首日票房記錄,甚至超過了一倍之多。”
“我沒有看過《小海盜之死》,但現在,我非常希望能夠在電影院裡
“或許,俄羅斯的電影,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