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四個人沒有什麼舞臺動作,沒有酷炫的舞蹈,也沒有太多的表情。
一個站著,三個人坐著,沒有樂器,沒有伴奏,就只有憂傷的口哨聲,和低沉的吟唱。
臺下,評委們靜靜聽著。
這是什麼?
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
或許算是,但是口哨算是伴奏還是人聲?
是樂器,還算是唱歌?
這到底是有伴奏的,還是沒伴奏的?
桌子算樂器嗎?那拍桌子和拍肚皮有什麼差別?
而這首歌的歌詞,也格外簡單。
沒有了白墨聽霞那一貫的咄咄逼人,言辭犀利。
也沒有了那意氣風發,一往無前。
這一刻,在舞臺上的四個人,就是四個在高考前夕,看著倒計時一天一天到來,孤獨而憂鬱的少年。
他們口中的那個“你”,到底是誰?
“你”又長什麼樣子?
不知道,什麼也不知道。
但正因為不知道,所以才有了足夠的想象空間,每個人,都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那個他和她。
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歲月。
舞臺上,谷小白還在吟唱著:
“一百天一百天……
一百張試卷折成雁
一百天一百天……
一百根粉筆都用完
一百天一百天……
一百天一百天……
分別前最後一百天
一百天一百天……
一百天一百天……
一百天為什麼都過完
明天就再也見不到面……”
這首歌,將所有的意象精簡到了極致。
整首歌就只剩下了四個意象。
你、試卷、黑板、一百天。
它也沒有副歌或者高潮,就這麼一直唱了下去。
是啊,高中的生活就是這樣的,特別是在臨近高考的時候。
只剩下了教室、學習,枯燥而乏味。
沒有衝動,沒有激情。
只有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