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電報業將成為巨大的突破口,其帶來的利益遠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
除此之外奧地利帝國百貨連鎖公司“聯合力量”透過在國內的擴張也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此時正是出海爭奪藍海的好時機。
雖說法國正處於經濟危機之中,但沒錢的只是底層和部分中產,真正的高層和有錢人層依然還在苦惱自己該怎麼花錢,甚至求購奢侈品。
弗蘭茨心善最見不得別人受苦了,他很願意幫這些人減少口袋中的負擔。
此外在奧地利帝國不能用的金融陷阱和消費陷阱,在法國可並不受限制。
當然“聯合力量”是奧地利帝國的官方組織自然不能去做那些腌臢勾當,但不代表法國的買辦們不可以做。
總之,投資並不等於資敵,它也可以是控制和滲透的手段。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還是要做好核心技術的保密工作,以及資本的管控,畢竟無良商家為了賺錢可是會不擇手段的。
路易·拿破崙自然知道弗蘭茨沒安好心,但英國人也未必是什麼好東西。
既然英國人的投資和貸款可以幫助法國恢復經濟,那麼奧地利人的錢又有什麼不可以?
說不定還可以利用英國和奧地利的矛盾,讓他們相互牽制,那法國豈不就成了最終的勝者?
路易·拿破崙信奉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又是否可以以此來檢驗自己的信仰?
此外路易·拿破崙更清楚這些投資都用在法國,實在不行他還可以掀桌子。
至於戰爭並不在路易·拿破崙的考慮範圍之內,他很清楚自己的水平,曾經在斯特拉斯堡和布洛涅的兩次失敗讓他刻骨銘心。
以武力奪回阿爾薩斯洛林?
德意志邦聯會袖手旁觀嗎?損失了幾十萬青壯的法軍真的還有一戰之力嗎?經濟危機中的法國還能支撐起龐大的軍費開支嗎?平民們會繼續容忍政治家們將他們的父親、丈夫、兒子送上戰場嗎?
拿破崙三世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當然,如果路易·菲利普能被法國的氣勢所攝直接選擇投降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至於弗裡堡,他連想都不敢想。雖說當地以法語人口為主,但全是忠於波旁王朝的人或是壓根就是沒把自己當法國人的法國人。
最關鍵的是就算尚博爾伯爵向法國投降,那也是法國對德意志邦聯的入侵,到時候哪怕奧地利人不想打也會被德意志邦聯推上戰場。
而奧馬爾公爵控制的北非地區,現在已經不是此時法國能對付得了的存在了。
奧馬爾公爵此時不但佔領整個阿爾及利亞,甚至還幾乎吞併了整個摩洛哥,西非的柏柏爾人諸部也是被打得節節敗退。
為了維持如此巨大的領土,在整個奧馬爾公爵領地內採取全民皆兵的模式,也就是說在理論上講奧馬爾公爵手下有上百萬軍隊。
除此之外北非還有一支實力相當雄厚的艦隊,再加上奧地利帝國的存在,法國想要收復北非只可能選擇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