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維也納大學提供的條件相當優厚,學校會提供免費的宿舍、食物、醫療,甚至包括教師禮服、鋼筆、紙張之類的小物件。
只不過這工資看起來有點低,只有一百弗羅林。
“這不是奧地利帝國最低工資嗎?”
艾蒂安·勒努瓦心中驚歎,維也納大學難道欺負自己是外國人?還是認為自己看不懂德文?
雖然眼前的德文和自己學過的似乎有些不同,但是這種微小的差別可以忽略不計。
(奧地利版的通用德語。)
正當艾蒂安·勒努瓦考慮是否要為了自己的薪資抗爭一下的時候,他再次震驚得合不攏嘴。
原來那一百弗羅林並不是年薪,而是月薪。
其實這也是弗蘭茨根據奧地利帝國實際情況進行的一項改革,在過去奧地利帝國的大學工作是相當悠閒的,而且大學教師的家境一般都十分優渥,所以用年薪完全沒問題。
使用年薪有很多好處,一方面可以簡化薪酬管理,另一方面則是保持人員穩定和維持忠誠度,從而方便用人方規劃使用人才以提高效率。
(對部分無良者來說,許諾年薪更方便他們賴賬。)
然而實際上來到奧地利帝國尋求工作的學者們大多數財政狀況都相當窘迫,他們不是拖家帶口就是對錢缺乏概念經常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
於是乎弗蘭茨就將年薪改成了月薪,其實他最早想改成周薪的,然而週薪給財務和行政部門造成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畢竟這些頂尖學者和路邊的苦力不同,他們的作用和貢獻根本沒法用簡單的方法衡量。
在皇室名下的工廠和企業中,絕大多數底層員工都是領週薪。主要是科技太落後,否則弗蘭茨都想給他們發日薪。
週薪的好處暫時不明顯,畢竟很多人還在為溫飽掙扎,然而一旦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週薪就會極大地刺激消費和市場經濟的快速迴圈。
這就涉及到了人性,獲得起來越頻繁、越輕鬆的東西人們就會越不珍惜。
歷史上有很多人做過類似的實驗,即便一年內總工資沒有任何增加,採用週薪制的人也會認為自己比採用月薪制時的工資增加了,他們的消費額會同比上漲10%15%。
一個星期後艾蒂安·勒努瓦成功入職維也納大學,三個月之後他作為助手成功研發出了奧地利帝國第一臺汽油內燃機。
只不過效率依然很低就是了,但也有好處,畢竟奧地利帝國的汽油算是有地方用了。
內燃機比蒸汽機更小,更方便,也許它此時在工業上沒什麼建樹,但是卻意外地引爆了一場內燃機車風潮。
其實之前奧地利帝國的一些貴族青年就喜歡用一些蒸汽汽車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不過蒸汽汽車笨重緩慢、噪音巨大、汙染嚴重、安全性低,最關鍵的是啟動還非常慢。
蒸汽機車需要先加水,把水燒開了然後才有動力。
而內燃機車卻不同,內燃機規模小可以將機身用鐵皮遮擋起來,這就顯得優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