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佬的日子可不太好過,先是家門口的西班牙起火,好不容易找到了應對之策又被法國人掀了桌子。
之後聯合法國又想做個老六,結果奧地利人根本不給面子直接將英國的艦隊拒之門外。
本來計劃著形成兵力優勢後在關鍵時刻給與奧地利帝國海軍關鍵一擊,但此時卻被分成了內外兩部。
有人一定想到了裡應外合,但海洋不是陸地,而且十九世紀的通訊狀況也不允許英國人進行這麼高難度的操作。
地中海內部的英國海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只能瑟瑟發抖,隨著兩國關係緊張,他們也在被奧地利帝國海軍時刻監視。
此時英國地中海艦隊是最不希望兩國發生戰爭的一群人,畢竟他們就在奧地利帝國的眼皮底下肯定會最先遭殃。
威廉·西蒙斯也很無奈,他雖然並不懦弱,但也不想送死。
堵在直布羅陀海峽的奧地利艦隊明顯強於西蒙斯所率領的艦隊,他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向國內求援。
但此時的英國有太多的利益和關係需要維護,並不願意將全部賭注都壓在這場戰爭之上。
另一方面英國人也是一直都想找到一種風險更小、成本更低的做法,比如讓別人衝在前面。
帕麥斯頓也很無奈,他已經用盡了渾身解數,但俄奧同盟似乎比他想象中更加堅固。
現在英國人能走的路已經不多,要麼放棄西班牙和奧地利談判,然後幫助奧斯曼抵禦俄國的進攻。
要麼暫時放棄奧斯曼,在西班牙和奧地利決一死戰,快速取得勝利之後再支援奧斯曼。
兩條路德比伯爵都不想選,他已經受夠了這該死的戰爭。
倫敦,國會大廈。
“先生們!我們的權威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太大的負擔,是時候讓我們放下重擔享受生活了。”
“我們可以是商人、冒險家、藝術家,甚至是詩人,英國應該回歸它原本的角色,而不是繼續和歐洲人糾纏下去。
我們還有印度,還有遠東,海洋依然屬於英國”
德比伯爵已經厭倦了戰爭,他覺得既然英國困局來源於戰爭,那麼不如選擇逃避戰爭。
什麼賺錢就做什麼好了。
然而英國國會的其他人卻不能接受這種做法,甚至無法接受身為首相的德比伯爵有這種想法。
“首相大人!您是要做逃兵嗎!”
倫敦本地的議員率先發難,德比伯爵的政令朝令夕改,受到損害最大的就是他們。
尤其是倫敦金融城的那些金融業大佬,他們的錢可還在奧地利和法國呢!怎麼可能不打?
萬一某個國家打沒了,或者宣佈破產,那他們豈不是血本無歸?
現在不光要打,還要打贏,最重要的是不能出現政權更迭!
“我並不是要做逃兵,只是我們可以選擇更加聰明的做法。相信我,放棄戰爭,明天會更好!
英國的偉大在於它的民主和自由,而並非強權!”
德比伯爵說出了他心中的理念,但是他的理念在別人眼中完全就是放屁。不為了強權幹嘛要建設強大的海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