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茨的吹捧讓尼古拉一世受用非常,後者對前者終於認可了自己東西羅馬分治的理念更是尤為欣賞。
尼古拉一世本人對弗蘭茨的提議也十分認可,用多瑙河兩公國和希臘的獨立來換取君士坦丁堡很符合他的心意。
尼古拉一世甚至還親自在地圖上反覆勾勒東西羅馬的分界線,忙完這一切之後他坐在靠背椅上長出了一口氣。
羅曼諾夫家族的夢想似乎就要在他手中實現了,然而這是尼古拉一世最近收到的唯一一條好訊息。
俄國雖大,卻滿是讓他糟心的事情。
尼古拉一世宣佈御駕親征的訊息已經快一個月了,然而軍隊和補給還沒準備好。
照理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難道俄國連三十萬軍隊和供其補給的物資都沒有了嗎?
這顯然不可能,但有卻不代表能利用上。
俄國太大,軍隊和物資都要從四面八方運來,這本就是一場漫長的旅途,再加上此時處於戰爭時期,所需的時間自然要更久。
然而尼古拉一世卻不理解,他更不想理解。在沙皇眼中阻礙他御駕親征光復君士坦丁堡的全是叛徒,該判刑!
於是乎西伯利亞的荒原上又多了一批俄國官員.
除此之外俄屬波蘭方面在帕斯凱維奇的壓迫策略下終於有些支撐不住了,一些城市開始選擇投降。
然而在投降的人中卻混雜了刺客,帕斯凱維奇並不是冒失輕敵的人,相反他對於受降很有經驗,並且安排了他認為足夠的防禦力量。
只是這一次刺客使用的爆炸物出奇的可怕,即便雙方還有相當遠的距離,即便前方還有數名士兵擋在面前,帕斯凱維奇依然被炸成了重傷。
主帥重傷這種事情放到任何一支軍隊身上都是不小的麻煩,雖然對近代軍隊來說不會出現群龍無首的情況,但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指揮系統會出現混亂。
然而更大的麻煩是還要不要接受投降,又該如何受降?
出了這種事要不要報復?又該如何甄別是否真心投降?
俄國人一向不擅長做這種事,於是乎臨時接替帕斯凱維奇的指揮官下令將所有“詐降”的波蘭人全部處死。
雖說俄國人聲稱波蘭人是詐降,但波蘭人可不那麼認為,他們只覺得俄國人不講信用從一開始就根本沒打算放過任何人。
這讓波蘭人本已動搖的決心再次堅定下來,而戰鬥的艱苦卻在無時無刻不消磨著俄軍的戰鬥意志。
再加上尼古拉一世要御駕親征的訊息傳出,很多年輕或者有門路的軍官都躍躍欲試,補給的物資和兵員也被臨時抽調了不少,這就讓在俄屬波蘭的軍隊過得更加艱難。
在俄屬波蘭戰場上並沒有大型會戰,多半時候都是俄國人攻城波蘭人防守,俄國人清剿波蘭人打游擊。
雙方的實力天差地別,但卻不妨礙這是一場無比血腥慘烈的戰爭。屠殺、掠奪、突破人類底線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充斥著戰場。
另一方面,在高加索地區烏瓦羅夫公爵拿伊瑪目·沙米爾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如果按照之前帕斯凱維奇的方法,那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耗費的人力物力更是難以計算。
這種方法對於此時的俄國來說顯然不合適,而此時想在高加索地區完成精準打擊簡直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