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歐洲的其他國家則看不懂弗蘭茨在做些什麼,奧地利帝國似乎總是打打停停,這不符合戰爭的規律,但他們倒也早就習慣了。
讓他們震驚的是奧地利帝國的進攻效率,奧地利的軍隊僅用了極短的時間就完成了對西班牙共和軍主力的包圍和殲滅。
速度快到英法都來不及調整戰略,法軍的先頭部隊號稱五萬人,實際上只有三萬多人,把第二批參戰部隊加在一起也只有五萬多人。
五萬多人的部隊在歐陸也能算得上是強軍,只不過在奧地利帝國面前真不夠看。
法國人為何會如此小瞧奧地利?這倒不是法國人的傲慢,而是私心所致,畢竟此時法國的經濟狀況不佳,而且他們並不是奧地利帝國唯一的敵人。
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這是人之常情。
在法國人看來西班牙和英國再廢物也應該能和奧地利周旋一段時間,法國這邊只要做做姿態,施壓吸引奧地利人的一部分兵力就好。
真和奧地利帝國玩命,此時的法蘭西共和派還是有些底氣不足。底氣不足的原因是組織大而不密,所以意見無法統一,打起仗來自然猶猶豫豫。
英國人的想法和法國人類似,他們甚至更加老六一點,腳踏兩隻船的同時又想要偷偷進入地中海,然後直接釜底抽薪。
結果嘛,自然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西班牙共和國方面倒是足夠重視,只不過礙於實力有限,而且費蘭特·杜瓦埃的地位不穩導致內部矛盾重重,甚至相互使絆子。
戰爭打成這樣三方都有些傻眼,還好奧地利人又開始發病給了他們重整旗鼓的機會。
反應最直接的是費蘭特·杜瓦埃,在幕僚的建議下決定採取焦土政策拖延奧地利帝國的進攻速度。
英法兩方都覺得費蘭特·杜瓦埃是一個可以長期合作的夥伴。
這其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沒人喜歡使用焦土政策,沒人想看到自己國家一片荒蕪,更沒人想要親手毀掉自己的財產。
只不過作為西班牙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以及西班牙王國的首善之地,馬德里周圍的民眾可沒那麼容易妥協。
之前馬德里人對費蘭特·杜瓦埃觀感不錯,對西班牙共和國也沒那麼排斥,主要是因為他們幹掉了宣佈屠城的卡洛斯六世。
但此一時,彼一時,現在西班牙共和國居然要對他們的家園出手,這些人自然是要奮起反抗。
然而一方是西班牙共和國全副武裝的正規軍,另一方則是毫無組織、手無寸鐵的烏合之眾,勝負自然是一目瞭然。
於是乎西班牙人只能發揮自己的傳統藝能——鑽山溝。
不只是外人拿鑽山溝這招沒辦法,西班牙人也同樣頭疼。
本以為事情會這樣僵持下去,但很快就有人打著納爾瓦埃斯、奧當奈爾、埃斯帕特羅的旗號開始組織部隊反抗西班牙政府軍。
這些人本來就在西班牙很有名望,而且對地形和各方關係極其熟悉,很快就打得西班牙政府軍節節敗退。
納爾瓦埃斯、奧當奈爾、埃斯帕特羅這些人在原本的歷史上應該是西班牙的大軍閥,他們控制政府,試圖以自己的理念重塑西班牙也都算得上是一世梟雄。
不過此時歷史線改變了,他們不想給伊莎貝爾二世陪葬,也不想給費蘭特·杜瓦埃當狗。
於是乎選擇了投降奧地利,但是他們又捨不得離開西班牙,所以弗蘭茨和他們做了一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