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貝內德克的擔心是正確的,兩面夾攻的策略確實很冒險。先不說繞後本身的風險,哪怕此時繞後成功。
格爾頓的部隊在發現後路被截斷之後反而不再慌亂,背水一戰的絕境給了他們繼續戰鬥的勇氣。
格爾頓的手裡有兩萬人,如果真的決死一戰的話,奧地利帝國一方未必能討到什麼便宜,至少付出的代價要比預計中大得多。
按照加布倫茨的經驗,只要繞到對方側後,發起突襲對方就會陷入混亂。
但此時卻有些不同,因為西班牙的特殊地形奧地利帝國方面幾乎沒有向西班牙派駐騎兵。
而從西班牙當地招募的騎兵大多缺乏訓練,所乘戰馬也並不適合突襲。
步兵突襲的效果則要差得多,甚至在此時根本無法施展。
遇到難以解決的對手或是臨危不亂的軍隊,奧地利帝國的軍隊通常會考慮用火箭彈洗地來開啟局面。
然而對面的西班牙新兵可不是原始部落或者軍紀嚴明的軍隊,這些人的游擊戰經驗豐富,在發現自己被前後夾擊的第一時間就開始尋找掩體。
一片火箭彈打下去,泥土、碎石亂飛,地動山搖,人喊馬嘶,戰場上硝煙瀰漫看起來十分壯觀。
然而當加布倫茨率領的巴塞羅那軍團向前推進時卻被四面八方射來的冷槍打得潰不成軍。
格爾頓預料的沒錯,巴塞羅那軍團的情況也沒比他好上多少。
由於是臨時招募的新兵,為了在短期內增強士兵的組織性、紀律性、服從度、集體意識,以及改善士兵,乃至軍隊的精神面貌。
弗蘭茨採取的是類似普魯士人的佇列訓練,畢竟槍法、搏殺可不是幾天或者幾個星期就能練出來的。
當然,少數的天才除外。這個時代士兵們掌握基礎射擊技能只需要幾周,但是想練出好的槍法則通常需要數個月,甚至數年時間的積累。
而這個時代所謂的基本射擊技能就是把子彈打出去而已,反正對面都是人,總能蒙到一兩個。
再加上一路的急行軍,有些基層編制已經亂了套。但幸運的是這些巴塞羅那軍團計程車兵士氣高漲,而不幸的是線列步兵戰術已經過時了。
平時收拾一下地主、貴族武裝還沒什麼,一旦遇到戰鬥意志堅定的敵人完全就是靶子。
士兵們士氣高昂,但不代表著他們不怕死。西班牙人對線列步兵戰術有些反感,畢竟那是入侵伊比利亞半島的法國人所使用的。
而且正是他們將那些排成佇列的法國人趕出了西班牙,再加上奧地利帝國的軍隊並不使用線列步兵戰術。
這就讓他們更加懷疑這種戰術的正確性,不利的局勢讓懷疑很快變成恐懼。於是乎,一場潰敗在所難免。
且戰且退,變成了奪路狂奔。
加布倫茨的選擇很有問題,抄後路本就該使用精銳,而士氣高昂的新兵更適合守城。
但是他未能完全說服貝內德克,所以不得不退一步使用剛剛組建的巴塞羅那軍團。
新兵就是新兵,剛剛出現潰敗苗頭時加布倫茨便開始補救,然而還是慢了一步,局勢已成只能先把部隊撤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