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霍夫堡宮。
弗蘭茨對英國人的背刺行為並沒有感到意外,不過他也沒想到英國人的真正目的居然是《溫卡爾-伊斯凱萊西條約》。
看來英國人對海權的執著還真是難以估量,哪怕是隻有一絲可能威脅到他們的海上霸權,他們都會寢食難安。
弗蘭茨趕緊翻出了弗里德里希送來的海軍計劃,按照後者的原定計劃到1853年弗蘭茨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時,奧地利帝國將會擁有:
四艘“的裡雅斯特”級超級旗艦,十二艘“威尼西亞”級超一級戰列艦,二十艘一級戰列艦,各種輕型艦隻,以及輔助艦船一百二十艘。
“的裡雅斯特”級指噸位超過7000噸的超級旗艦,目前奧地利帝國只生產了一艘,所有的資料完全處於絕密狀態。
不過其他國家的間諜依然蒐集到了一些情報,那就是這艘軍艦的火炮數量並不多。
“威尼西亞”級指噸位超過五千噸的超一級戰列艦,但這是奧地利帝國的分級方式,其他國家並不承認。
這種戰艦其實就是加大加厚一級戰列艦,目前是奧地利帝國的主力戰艦。
奧地利帝國的輔助艦大多數都是運輸艦,還有兩個目前其他國家沒有的艦艇型別排雷艦和掃雷艇。
這比當年只有一艘英國退役的老式一級風帆戰列艦充門面的時候不知道強了多少倍,然而弗蘭茨卻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這個時代所謂海權根本沒有偏安一隅的可能,即便俄國海軍躲在黑海,窩在波羅的海,英國人依然不會放過它。
奧地利帝國海軍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大勝,但這並不會讓英國人知難而退,反而是讓後者盯上了前者。
只要有機會英國人一定會不遺餘力地消滅奧地利海軍,這股可能威脅到其海上霸權的力量。
弗蘭茨決定將再追加建造計劃,將計劃中的數字提高50%。
弗蘭茨知道這是巨大的浪費,這些戰列艦現在是高階貨,再過十幾年可能就是一些只能執行簡單任務又維護昂貴的廢鐵。
但是他無法確定英國人會在什麼時候挑起事端,如果戰爭爆發,沒有這些廢鐵,奧地利帝國海軍可能連戰爭初期都撐不過去。
之前奧地利帝國可以用奇招,科技代差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但弗蘭茨不相信縱橫大海多年的英國人會不考慮反制措施。
弗蘭茨之前對於未來的估計過於樂觀,他覺得自己把英法搞得那麼慘,俄奧同盟又如此牢固,克里米亞戰爭一定會推遲,甚至無法發生。
然而弗蘭茨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奧地利帝國本身所處地帶的敏感性,以及它給世人帶來的影響。
也許這一次大戰不會發生在克里米亞,又或者這一次大戰發生的地點不止克里米亞
俄國,聖彼得堡。
有些事情終究是紙包不住火的,科隆大主教公然招募反俄人士,併為波蘭人募捐,和普魯士人從俄國進口糧食轉賣給英國人的訊息一同傳到了沙皇耳中。
現在的尼古拉一世想殺人,他真想把這些兩面三刀的普魯士人,以及自己手下那群無能的蠢貨一併殺了。
普魯士人居然把自己的糧食賣給英國人,枉顧自己那麼信任他們。原來不是烏瓦羅夫公爵的策略有問題,而是神聖同盟中出了個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