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見過光明的人便很難繼續忍受黑暗,奧地利帝國的殖民地雖然生存環境算不上好,但對民眾的限制實際上相當少,至少沒有太多對愛爾蘭人的歧視政策。
當這些愛爾蘭人回到英國之後,是繼續忍受英國政府的欺壓?還是奮起反抗呢?
要知道這些人在非洲每天都在面對生死考驗,沒有一點血性要麼早就成了徹頭徹尾的順民躲在奧地利人的庇護之下以求苟活於世,他們自然不可能回來的。
剩下的要麼被兇獸和土著吃了,要麼就是個頂個的狠人。
他們回到英國自然會鬧得天翻地覆,再加上吃苦耐勞又擅長游擊戰,英國人想要對付他們非得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代價不可。
不過出於成本考慮,愛爾蘭人回英國需要自付船費且只能選擇奧地利帝國指定的船隻,離境之後所有固定資產將會被充公,帶走的財物也要收稅。
所以對弗蘭茨的愛爾蘭拯救計劃報紙上同時有兩種聲音,一個聲音說皇帝是在浪費錢,另一個聲音則說他不夠虔誠。
當然這兩種聲音都不是主流,弗蘭茨也不會讓這兩種聲音帶偏,不過為了民眾的精神安全,他還是適時清理掉一部分妖言惑眾的傢伙。
弗蘭茨對愛爾蘭的拯救計劃其實更像一筆雙贏的生意,奧地利帝國發展了殖民地,而愛爾蘭人躲過了饑荒活了下來。
奧地利帝國吸納了一部分順民和精神奧地利人,愛爾蘭人則得到了生存(反抗)所需的資金和技能。
奧地利帝國皇室、政府、教會塑造了良好的形象,愛爾蘭人則可以給英國人放血逼英國人妥協,甚至是從英國獨立。
此外,截流愛爾蘭人對大洋彼岸的美國也是一種削弱,一下少了近百萬廉價勞動力對於美國,尤其是美國的工業和基礎設施的發展不可謂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其實十九世紀美國才是真正的基建狂魔,他們曾完成過10年,20萬公里鐵路的壯舉,他們在三十年內修建的公路長度相當於整個歐洲千年來道路的總和。
不過這一切都需要人,尤其是廉價勞動力,成本只需要有輕微的上漲,敏感的商人們就變得畏首畏尾。
很難說這一世,美國是否還會成為基建狂魔。即便他們想要延續這一稱號也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或是從其他方面找補。
其實弗蘭茨一直想把俄國引向北美,無奈派了幾批考察隊也沒發現黃金和石油。
隨著皮草生意的降溫,以及皮毛動物的日漸稀少,沙皇主導的俄美公司利潤在不斷下降,俄國人對阿拉斯加的開發會逐漸陷入停滯,並最終走向相同的結局。
想要將沙皇的目光引向美國並不容易,但如果俄國依然盯著東歐不放,奧地利和俄國之間早晚都會有一戰。
北美,德克薩斯。
在之前的一年中當地的法國和美國人相互屠戮,再加上先後與英、美、墨、奧地利開戰,殖民地的人口直接下降了五成。
此時負責德克薩斯事物的是梅特涅親王,他的資歷、地位在整個德意志邦聯內無人能及,成為殖民地的主事人也是理所當然。
路易·拿破崙剛剛成為總統便向德意志邦聯德克薩斯發出請求,請求讓他可以用船接走法國遺民及其財物。
這其實是一個陽謀,如果梅特涅親王接受,那麼路易·拿破崙將會獲得巨大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