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波蘭人改教這件事非同小可,只不過以俄國的通訊和執行能力還得讓子彈飛一會。
維也納。
弗蘭茨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任命,他居然將投誠的自由派領袖亞歷山大·巴赫任命為匈牙利高官。
這讓很多人都搞不懂弗蘭茨的意圖,畢竟以之前這位皇帝的表現來看,他應該是十分憎惡自由派的才是。
但現在先是將塞切尼伯爵任命為了維也納的市長,之後又將亞歷山大·巴赫任命為正處於動盪中的匈牙利的高官。
試想一下,如果亞歷山大·巴赫在匈牙利再次搞出什麼亂子,那奧地利帝國的臉可就丟盡了。
但實際上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弗蘭茨與亞歷山大·巴赫這個人反覆接觸過,並且調查了這個人的履歷。
後者一生醉心的只有功名二字,說他滿嘴都是主義,但心裡全是生意也不為過。
亞歷山大·巴赫出生在一個法律世家,家族中盛產法官和律師,所以他也理所當然地接受了法律教育。
他雖然憑藉家族的蔭庇早早就進入了法律部門,但當時的奧地利帝國政府是個熬資歷的地方。
亞歷山大·巴赫想要出頭至少還要等上十幾年,這對於一個野心勃勃想要改變世界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
苦熬幾年之後,正巧奧地利國內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興起,再加上科蘇特的榜樣效應,亞歷山大·巴赫搖身一變成了自由主義鬥士。
這一次終於有人願意聽他說話了,他發表了很多文章批判奧地利帝國的政治、法律制度,一時間風頭無兩。
但很快奧地利帝國政府做出了反擊,梅特涅下令四處逮捕鬧事大學生和自由派。
亞歷山大·巴赫由於認罪態度良好很快就被放了出來,甚至還官復原職。
這樣反常的結果自然不可能是什麼認罪態度良好能換來的,實際上亞歷山大·巴赫成了秘密警察的線人,後來甚至還成為了一個小頭目。
當1848年到來他再次化身自由派,又在弗蘭茨發動大清洗前成功跳忠。
能在每一個關鍵節點做出正確的選擇,亞歷山大·巴赫的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歷史上亞歷山大·巴赫在效忠皇帝后也成為了絕對君主制最忠實的擁護者,事實上他的行動也是卓有成效的,只不過奧地利帝國實在太不給力不斷失敗才導致功虧一簣。
亞歷山大·巴赫也許沒有統籌一個國家的能力,但一個市長又顯得有些屈才了,所以弗蘭茨打算將匈牙利省交給他。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弗蘭茨還是任命了海瑙作為匈牙利省的軍事主官。
很多人都覺得之前的內戰過於慘烈,所以應該回避匈牙利問題,但弗蘭茨覺得沒必要,匈牙利問題擺在桌面上,迴避根本沒用,不如直接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正如亞歷山大·巴赫向弗蘭茨承諾的,他會將前匈牙利王國變成匈牙利省。
改革之後那些原本屬於匈牙利管理的地區都擁有了和匈牙利省相同的權利和地位。
從今往後匈牙利人再想拉著周圍省份一起叛變幾乎是不可能了,再加上鐵路的不斷延伸,匈牙利終究會徹底化為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
戰爭結束之後,弗蘭茨的小夥伴們也陸續回來了。這些人在風暴之年開始之前大多被弗蘭茨撒往了世界各地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