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人無愧於西亞病夫之名,在與俄國人的戰爭中連戰連敗。
尤其是在東線,特拉布宗和埃爾祖魯姆相繼淪陷,俄軍正在向迪亞巴克爾地區進軍。
西線的奧斯曼軍團雖然只能龜縮在瓦爾納、西利拉特斯等幾個要塞之中,但確確實實拖住了俄軍的腳步。
但奧斯曼人的身後保加利亞人爆發了規模空前的起義,這讓前者不得不分兵鎮壓後者進而導致了多布羅加地區的危局。
多布羅加處於俄土邊界,西鄰摩爾達維亞,東靠黑海,是奧斯曼人對抗俄國的最前線。
第九次俄土戰爭一開始,俄國人就一路高歌猛進,一副對君士坦丁堡勢在必得的架勢。
不過弗蘭茨並不眼紅俄國人的成就,他之所以宣戰奧斯曼主要是為了逼迫英國簽訂和平協議。
別看奧地利之前對英國連戰連捷,甚至打出過史詩級大勝,但實際上英國政府的壓力主要來自於內部,而並非與奧地利的戰爭。
如果不是多重矛盾同時爆發,英國人的艦隊早就再一次開進地中海了。
即便如此家大業大的英國人也能耗下去,但弗蘭茨卻不想繼續耗下去,他需要一個安穩的環境慢慢解決匈牙利人,以及那些可能威脅到奧地利的內部問題。
奧地利和俄國聯手在近東是無敵的,哪怕英國人竭盡全力也不行。至於英國人原本歷史上的盟友法國人和撒丁王國,一個還在選總統,一個自身難保。
反倒是弗蘭茨拉來了一些幫手,首先便是希臘,奧托一世是弗蘭茨的表兄弟,雙方的關係較為親近。
在「唐·帕西菲科事件」之後,希臘和英國的關係持續交惡,無論是王室、政府,還是民眾都感覺被深深地羞辱了。
正是出於這種仇恨克里特島上的希臘人才會選擇幫助奧地利,當然這其中有多少希臘政府的努力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在奪島事件之後,不管希臘人承不承認,他們都已經站到了奧地利一邊。
弗蘭茨將克里特島***歸還希臘這一行為博得了整個國家的好感,而且奧地利的商人和官員也遠沒有英國人那麼蠻橫自然更讓希臘人喜歡。
希臘作為一個新生國家始終受到奧斯曼帝國的威脅,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有強力的外援,與英國交惡之後他們必須尋找一個新靠山。
那麼距離和關係與希臘更近,且與奧斯曼帝國互為死敵的奧地利帝國毫無疑問就是最佳選擇。
奧托一世是一位非常喜歡宏大敘事的君主,他的「偉大理想」哪怕在他死後也依然影響著希臘。
奧托一世的偉大理想是讓希臘成為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進而拿回東羅馬帝國曾經所失去的一切。
奧斯曼帝國有250萬希臘人,是希臘本土人口的三倍,而且大多對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不滿。
當然奧托一世也不是瘋子,他將整個計劃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步收回克里特島,第二步征服色薩利,第三步恢復古希臘的疆域,第四步拿下君士坦丁堡,第五步重建拜占庭帝國。
雖說聽起來有些虛無縹緲,但這確實令人振奮,同時也因這個偉大理想的存在,俄國對希臘非常不待見。
此時克里特島已經在奧地利的幫助下光復了,那麼奧托一世和整個希臘都在期待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