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
對於奧地利使團的造訪,英國方面既驚訝又不意外。
驚訝的是奧地利人來的會這麼快,畢竟此時奧地利帝國連戰連捷,並且成功突破了英國海軍的海上封鎖。
最主要的是此時派使團到敵國進行談判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示弱的表現,主辦和會的一方通常會被認為是勝利者和主導者,正如維也納會議上的奧地利一樣。
但奧地利人的低姿態也並不讓英國人意外,畢竟前者只是一個陸權國而已,他們資源終究有限。
而大英帝國則是一個海權國,它可以調動近乎無限的資源,更可以利用倫敦金融城為其融資為戰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哪怕是曾經的法國也會在大英帝國的攻勢下土崩瓦解,英國人一直都相信他們一定會是最後的贏家,此時也不例外。
不過此時英國政府也非常難受,戰爭失敗將國內外的危機都無限放大了,愛爾蘭人、蘇格蘭人、***派、詹姆斯黨,還有那些可惡的幽靈...
托利黨人為了政權奪利更是到了無恥的地步,他們甚至打著維護公理的旗號將真相告知了民眾和王室。
除此之外,由於諸多因素疊加在一起經濟危機非但沒有好轉,反而還加重了。
尤其是在地中海海戰失敗之後,奧地利海軍開始學習英國海軍的做法攔截英國商船。
船上的貨物其實不值錢,但是遠洋船隻卻很值錢,所以英國多家保險公司要賠得傾家蕩產。
一旦這些保險公司進行賠付,那麼他們後面的銀行業也要遭殃。
所以此時英國大銀行家和財團聯合在一起要求英國政府和奧地利和解釋放英國商船。
而直布羅陀方面也傳來急報,奧地利海軍已經先後兩次炮擊直布羅陀,所幸人員傷亡並不大,不過港口內的艦船被全部摧毀。
奧地利人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困死直布羅陀的守軍,不過似乎又不太可能,畢竟守軍有足夠堅持半年以上的補給。
雖說此時英國面臨的壓力很大,但是輝格黨內部卻也有個底線,那就是必須削弱奧地利帝國的地位,絕對不能讓哈布斯堡家族的人加冕德意志帝國的皇冠。
否則神聖羅馬帝國再臨,那英國這幾十年為了平衡歐陸國家力量的努力就全白費了。
只有一個虛弱的法國和一個混亂的中歐,以及一個作為假想敵的東歐才最符合英國的利益。
奧地利帝國使團剛一到倫敦就引起了一場不小的轟動,因為使團直接買下了此時倫敦最豪華最昂貴的克拉裡奇大酒店作為下榻之所。
克拉裡奇大酒店始建於1812年,曾經有著非常輝煌的歷史,甚至接待過女王一家,即便是此時也是風頭無兩。
但表面風光的背後是沉重的債務危機,1848年正是這家酒店最難熬的時候,而由於弗蘭茨的出現他們的日子更加難熬了。
所以當哈布斯堡家族提出要買下這座酒店的時候,酒店的股東們幾乎想也沒想就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