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尼想象中的羅馬此時人們應該朝氣蓬勃,街道散滿了金光,鮮花漫天飛舞,絲竹管絃之聲不絕於耳,沒有痛苦,沒有悲傷.
他的情婦桑夫人和養女怡達莉(義大利同音詞)同樣對此時的羅馬抱有極高的期待,然而現實的巨大反差卻給她們潑了一盆冷水。
飢餓、絕望就好像揮之不去的陰雲籠罩在羅馬城的上空,人們漫無目的的或坐或臥就好像一灘灘爛泥。
這與馬志尼一路上的敘述完全不同,其實他也很冤枉。起初馬志尼只當1848年是平凡的一年,最多隻是災荒有些多而已。
當西西里島的槍聲響起,馬志尼依然不覺得這世界會有多大變化。
然而這個世界的變化速度遠超他的想象,那一縷微不足道的火苗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燒遍了整個歐洲大陸。
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始料未及,初始庇護九世還是他們要打倒的物件,但隨即又變成義大利民族的領袖發起了收復失地的聖戰。
這其實非常符合馬志尼的理想,因為他覺得教皇是最適合扛起這杆大旗的人,甚至之前還親自致信過教皇,不過並未收到回信。
當馬志尼聽說教皇親自赦免他和他的追隨者們之後,馬志尼立刻擺脫了英國人的監視決定立刻回國。
然而他在船上就收到了庇護九世成為階下囚被掃地出門的訊息,羅馬共和政府成立了。
這個訊息讓馬志尼感到震驚,但更多的是震撼,因為他之前一直以為民智未開需要教皇這面大旗來團結民眾。
可馬志尼萬萬沒想到羅馬人居然成功了,毫無疑問他們將重新扛起領導世界的大旗。
此時義大利百萬聯軍必然能重塑羅馬帝國的輝煌,羅馬第四共和國必將勢不可擋.
羅馬第一共和國(拉丁語:Res&nana):成立於公元前6世紀。
據羅馬史,公元前511年羅馬人驅逐了末代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
&nune&na):成立於12世紀公元1144年前後,喬達諾·皮耶萊奧尼(Giordano Pierleoni)領導叛亂以反抗教皇和世俗貴族的權力。
他們試圖在羅馬建立一個類似於古羅馬共和國的共和政權。隨後羅馬公社(有時也被稱為羅馬第二共和國)成立。
羅馬第三共和國(義大利語:Repuana):成立於18世紀。
1798年3月7日,法國入侵羅馬的教皇國,建立了新的羅馬共和國。教皇庇護六世被押解到法國,死於1799年。
1799年,蒂貝里納共和國(Tiberina Republic)併入到了羅馬共和國中。1800年6月,教皇國重新建立。
所以此時建立的是羅馬第四共和國。
結果撒丁王國突然退出戰爭站隊奧地利,百萬義大利聯軍成了踟躕不前的亂兵。
英國人的地中海艦隊覆滅,法蘭西臨時政府拒絕承認羅馬第四共和國。
維也納雖然遭到捷克人和匈牙利人的兩面夾擊,但卻將主力全部派往了義大利戰場。
羅馬第四共和國的局勢瞬間變得岌岌可危,不過馬志尼覺得應該還有挽回的餘地。
畢竟此時奧地利帝國的局勢也岌岌可危,說不定可以談判達成某種協議保留羅馬第四共和國的存在。
中義大利前線那百萬雄兵也不是吃素的,奧地利人不過是做做姿態而已,最終雙方一定會達成交易的。
馬志尼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政治就是這樣的蠅營狗苟。
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離奇的。
庇護九世居然又站到了奧地利人一方,而奧地利人僅用三天時間就解決盤踞在中義大利山區的百萬義大利聯軍。
此時羅馬城的現狀也幾乎到了要讓他道心崩潰的程度,所謂的羅馬第四共和國僅僅控制著羅馬城周邊一小片土地。
庇護九世倒臺之後教皇國境內的政權就像是雨後春筍一般,一下子湧現出大大小小几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