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坦尚尼亞殖民地的勞動力問題得到解決之後,殖民地的發展速度得到了飛速提升。
歷代殖民者想破頭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這樣被輕易化解了,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在量變引起質變之前就是無解的存在。
其實坦尚尼亞總督區的人口並不少,有荷蘭裔、葡萄牙裔、阿拉伯裔,還有一大堆不清楚自己是誰的混血兒,再加上弗蘭茨的大力支援白人人口已經超過了三萬。
然而即便是三萬人對於坦尚尼亞來說依然太少了,甚至連線管那些被征服土地的農田都做不到。
其實這三萬人中主要是商人、店主、漁民、工匠、軍人、水手,勞工的數量嚴重不足,而且這群人並不想深入內陸,只想呆在海邊。
之前坦尚尼亞總督區滅掉的那些原始國家,其中有三國已經進入到了農業時代。
但是在奧地利帝國接管了那些土地之後發現己方根本沒有能力打理內陸的土地,所以前任坦尚尼亞總督亨德里·範德米爾才想出用黑奴來增加勞動力。
這招在美洲大陸上用了幾百年可謂是珠玉在前,但是亨德里·範德米爾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黑人對於自己的土地太熟悉了。
只要沒有監工,或者監工稍不注意,那些黑人就會逃跑或者偷懶。結果殖民者只能戴著草帽,拿著槍一直跟在後面監督。
再加上一系列的天災人禍,最後活生生將這位老驥伏櫪的商人氣成了癱瘓。
但這並不意味著前任總督的想法是錯誤的,恰恰相反他的糧食計劃非常遠見卓識。
此時大量的達利特勞工的進入不過是恢復了坦尚尼亞總督區應有的狀態而已,實際上奧地利帝國能在這裡用幾年時間就開闢出大量農業用地也正是基於此。
至於拓荒弗蘭茨覺得還需要更多的人手,要知道那些農田可是殖民者和這些土著用了數百年時間才開闢出來的。
而且東非和加利西亞不同,在奧地利帝國本土弗蘭茨能直接調撥重型機械,甚至是炸藥去消滅那些可能阻礙發展的東西,除此之外加利西亞的難民可比此時坦尚尼亞的達利特人多多了。
而且比起拓荒,將之前佔領的六國土地進行整合才是現在的首要任務。
坦尚尼亞的基礎設施建設實在太差,要進行開發起碼要有道路將這些地區與海邊的巴加莫約相連才行。
此外為了順應時代發展,弗蘭茨還準備新建一座城市,那便是達累斯薩拉姆。
這座城市是後世坦尚尼亞的首都和全國第一大港口,此時還是一個名叫“姆茲茲瑪”的小漁村。
當地原本的居民是莫戈羅王國的庫突人,但隨著奧地利帝國坦尚尼亞總督區的建立,周圍的土著王國為了生存空間爆發了慘烈的戰爭。
再加上阿曼帝國的趁機偷襲,此時的“姆茲茲瑪”已經被遺棄了。
在解決了一個鳩佔鵲巢的流浪部落之後,本尼·厄爾賓帶著殖民軍計程車兵們進入了村莊。
其實通常來說作為總督助理,他勘探地形應該是坐船,因為達累斯薩拉姆是個港口城市。
但是這一次本尼·厄爾賓還肩負著一個使命,那就是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