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羅爾,皇家兵工廠。
雖然外面掛著伐木場的牌子,但是刨削木頭的聲音完全被機械的噪音所掩蓋了。
與皚皚的雪山相對應的是山谷裡一排排冒著黑煙的廠房,本該幽靜的峽谷裡充滿了機械的轟鳴之聲。
外面還下著雪,但是工廠裡的工人卻汗如雨下。他們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無地農民,或者軍人的後代,抑或者是傷殘軍人和退伍老兵。
此外還有一些透過考試進入工廠的(要求小學文化以上),以及一些來自奧地利其他地區的技術工人和武器專家。
這個時代的軍人待遇相對來講並不高,更沒有保險和退休金。士兵們退伍之後,通常來說要麼窮困潦倒,要麼加入幫派充當打手。
因為這些人普遍沒有生活技能,一切只能從頭開始,但是讓一個三四十歲的人從頭開始,哪裡是那麼容易的?
弗蘭茨受夠了維也納的勾心鬥角,他想找個地方清淨一下。至於維也納的事情,弗蘭茨暫時交給了索菲夫人。
雖然索菲夫人沒有什麼商業頭腦,但是身份夠高,也足夠嚇人,看場子足夠了。
弗蘭茨之前開除和懲罰了很多人,但是這些傢伙實際上沒什麼用,不如說他們走了整個體系的效率反而提升了。
弗蘭茨又用了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構建了一個全新的架構,來抵消那些樂色離開的影響。
索菲夫人要做的就是將這套體系維持下去,隨便解決一些製造麻煩的人。至於在商業和工業上遇到的麻煩,她可以去請西納先生、布魯克男爵和皇家科學院來解決。
其實由於鐵路的連通,如果有突發情況弗蘭茨一天之內就能回到維也納。
而且弗蘭茨並不覺得會有什麼問題,畢竟若是離了自己就無法運轉的組織那也太雞肋了。
住在山北的蒂羅爾人對兵工廠非常滿意,住在山南的蒂羅爾人則是希望弗蘭茨能在他們的地盤也搞一座工廠。
這裡的山指的是阿爾卑斯山的支線多洛米蒂山,雄偉壯麗(翻譯一下就是難走),不過在修了鐵路之後交通問題得到了極大改善。
南蒂羅爾雖然也位於河谷,但是缺乏地形的保護,而谷內地勢過於平坦不利於防守。
不過南蒂羅爾人還是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工廠,弗蘭茨在當地搞了一家麵粉廠,僱傭當地人為當地農民磨面,但只收取少量費用。
南蒂羅爾實際上在政治上和精神上都是偏向奧地利和哈布斯堡家族的,所以弗蘭茨需要對其進行拉攏。
歷史上的奧地利帝國政府一直將其視為“溝里人”,地位也不上不下的,被稱為“不是德意志人的德意志人”。
實際上蒂羅爾確實有不少義大利人,不過弗蘭茨覺得這些並不是問題。忠誠與否才重要,畢竟奧地利的民族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
弗蘭茨現在想要一些軍隊,因為有些事情已經不是可以和平解決的了。
雖然他很想以一種對社會和國家影響比較小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接二連三的遭遇讓其覺得可能是自己太天真了。
戰爭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卻可以解決一部分有問題的人。蒂羅爾人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可靠的,加上被群山包圍易守難攻。
所以在弗蘭茨的規劃之中將這裡定成了戰略大後方,雖然背後就是瑞士聯邦,但是首先有阿爾卑斯山的天險,其次瑞士聯邦早就不復當年之勇。
至於巴伐利亞,兩國幾乎沒有任何衝突,其次弗蘭茨也很難將其和危險聯絡在一起,至少在1848年之前是的。
當然防止間諜潛入是十分必要的,畢竟軍事科技和兵工廠涉及到國防根本。
雖然有了鐵路,但是蒂羅爾地區的人口流動性依然不大,除了旅遊很少有人會跑到這裡。
而旅遊路線和嚮導通常都是弗蘭茨規劃好的,並不會暴露兵工廠的所在。此時奧地利帝國最大的旅遊公司就是由弗蘭茨控制,導遊更是經過精心培訓的(前文講過)。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弗蘭茨還是搞出了居住證明這種類似戶籍和身份證的制度。
理由呢?自然是讓當地居民享受更多皇室恩澤,同時防止他人冒領這些恩澤。
蒂羅爾人自然十分願意配合,畢竟這可是關係到個人切身利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