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個被打腫臉的法國軍官剛剛回到營地,尚巴蒂斯特·蒙莫朗西中將還沒來得及發作就有一名傳令兵慌慌張張地跑回來喊道。
“不好!普魯士軍隊過河了!”
“他們敢!這可是戰爭行為!不要害怕!法蘭西的勇士們!普魯士人不堪一擊!”
雖然蒙莫朗西中將這樣說著,但是他僅僅是用望遠鏡看了一眼對方軍隊的數量,就任命自己的副官為前線臨時指揮官指揮戰鬥,而他本人則是選擇了向上彙報(溜之大吉)。
這是一場完全不對等的戰鬥卡爾·馮·哈根元帥是普魯士萊茵地區的總司令,而蒙莫朗西中將僅僅是鎮壓部隊指揮官,手下也只有幾千人的部隊。
同一時間巴登的軍隊也渡過了萊茵河,並沒有劍拔弩張地對峙,法軍在發現對方兵力是己方几倍之後果斷選擇了逃跑。
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本就是德意志人佔大多數,再加上當地人對法軍的暴行也感到憤怒,所以當普魯士和巴登的復仇軍隊到達之後,又引發了一系列新的血案。
雖然普魯士和巴登的軍隊在完成復仇之後便第一時間撤回了本國,但此時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已經是一片火海了。
普魯士和巴登兩國在第一時間便逮捕了兩位貿然進攻法國的元帥,路易·菲利普也第一時間在《法蘭西王國報》上宣稱要讓德意志人血債血償。
其實路易·菲利普的意思是要讓普魯士和巴登付出代價,但顯然文章的內容被人故意曲解了,到了德意志地區就變成了法國人要殺光德意志人。
然後德意志邦聯大會就緊急在法蘭克福召開,這時候法國人才想起來奧地利也是德意志的一份子
法蘭克福,德意志邦聯臨時會議中心。
包括奧地利的約翰大公爵、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巴登大公利奧波德一世、荷蘭“商人王”威廉三世等一大批重要人物都會出席,可謂是群星匯聚。
(約翰大公是老皇帝弗朗茨二世的弟弟,前文介紹過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愛好廣泛,擅長外交。)
作為臨時主持的法蘭克福市市長感覺壓力山大,他從未想象過會出現今天這種局面。
“尊敬的大人們,我們應該從哪件事開始討論?”
“還有哪件事?現在法蘭西人的刺刀已經頂在我們的喉嚨上了,難道還要研究你們誰搶了誰的魚嗎?”
來自盧森堡的庫爾德雷議員毫不避諱地諷刺道。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撇了撇嘴,他就是為這件事來的,巴伐利亞修建的水庫遭到了中下游諸多國家的反對。
“安靜!安靜!”由於約翰大公爵和普魯士國王還在場,巴登大公利奧波德一世沒敢拍桌子,只是大聲喊道。
“庫爾德雷先生說得對!法國人欺人太甚!殘殺我德意志同胞,必須團結起來向法蘭西提出抗議!”
巴登並不是什麼強國,又距離法國太近,如果開戰第一個遭殃的就是它,所以利奧波德一世大公是最想和平解決問題的。
實際上普魯士也想,威廉四世甚至親自下令逮捕了萊茵地區司令哈根元帥,但是軍隊過境還發生了交火,再加上路易·菲利普展現出的態度,事情似乎沒有那麼容易結束。
他只能在心中咒罵“該死的哈根、該死路易·菲利普、該死的德意志人如果不是他們普魯士也不會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