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的礦廠,所羅門不願意接手自然是想等政府讓步,但是弗蘭茨不想等,奧地利的工業發展也等不起。
一位名叫阿蒂業斯的銀行家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雖然他的財力不足所羅門的十分之一,但是似乎沒有比他更好的人選了。
阿蒂業斯銀行是維也納十大銀行之一(排名末尾),同時這位銀行家還是個皈依天主教的猶太人,可謂是將背鍋的屬性疊滿了,到時候恐怕猶太人都不會站在他這一邊。
不過弗蘭茨和奧地利帝國此時需要的就是這種人,想又快又好,還不用揹負任何罪業那是不可能的。
當然就弗蘭茨個人而言,也絕沒有還沒嘗試就放棄的道理。
首先便是取締小煤窯,當時的小煤窯可不是存在有安全隱患的可能性,而是危險中帶著一些安全性.
防護措施幾乎為0,礦工們只能自帶金絲雀,來判斷是否有危險存在,挖礦工具只能自行購買,更可怕的是出入礦井要靠梯子或者絞繩。
沒錯一個人要揹著柳條筐裡面再裝上超過一百斤的礦石,然後爬上超過二十米長的梯子,或者用絞繩將自己和筐纏住,讓上面的夥計轉動絞盤拉自己上去。
狹窄的巷道中成年人只能彎腰透過,所以才成就了大批童工。
據說這個時代的礦工中有40%的人會在第一年死去,或者失去工作能力。之後第二年再淘汰40%,第三年也是如此,到第四年初還活著的人只有6.4%。
這還是相對正規的“大礦”,沒有記錄的“小窯”實在讓人難以想象。
有一個傳說,每當礦山上有一名童工死去,人們就會將他的屍體埋在礦廠附近並種下一朵小花。
所以當人們在礦廠附近看見漫山遍野的鮮花時不該讚歎大自然的奇偉壯麗,而是該敬畏那些花朵之下的亡靈。
而且除了安全性以外,小窯的效率也十分低下。
奧地利帝國工業發展迅速,只靠人背、鎬砸的方式肯定不行,只以人作為動力終將被淘汰。
弗蘭茨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出入問題,那便是升降機。巴貝奇既然能夠造出幾米高的升降座椅,再弄出個十幾米高的升降機也不會是什麼難事。
實際上這個時代已經有蒸汽提升機,但是這個東西還是有點太落後,同時還存在著極大的危險性。
(英國方面有更加先進的使用方法,不過還沒有在歐洲大陸上傳開。)
現在德國和波蘭的部分礦物博物館中還儲存著這種簡單機械,就是兩根巨大的木樁子上面有扶手和掛鉤,實際上就是一個嵌進去的鋼釘。
上面的蒸汽機會帶動木樁運動,人要做的就是抓住扶手固定身形隨著木樁運動,直到自己想要達到的位置再自行跳下木樁。
(所謂礦物博物館其實就是廢棄的礦區,實際上當地人的稱呼是礦山旅遊。)
透過上面的描述各位書友可能還無法理解其危險性,實際上這種機械在當時是不受人工控制的,蒸汽機會不停地運作。
而且除了最底層以外,實際上每一層和木樁之間都有一段距離,你需要跳上跳下,只要稍有不慎十幾米深的礦坑,如果摔下去結果可想而知。
礦井用的升降機並不是很複雜,歷史上的1851年英國人在世博會推出之前,他們就已經開始使用了。
維也納皇家科學院的專家們很快就鼓搗出幾種方案,最後弗蘭茨選定的是液壓升降機,因為這個最符合歷史潮流,而且奧地利在液壓技術方面領先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