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民族主義的重災區,匈牙利一方則顯得安靜得多,畢竟他們此前一系列的作死操作讓其元氣大傷。
平民對地方議會的不信任,農奴們更是恨不得立刻就跑到哈布斯堡家族那邊去,而德意志移民也不可能會站在匈牙利貴族一邊。
就連想要依靠外國勢力也因貝爾格萊德的易主而變得困難重重。實際上從奧斯曼進攻奧地利最好的途經就是塞爾維亞,但此時作為咽喉的貝爾格萊德已經是奧地利的領土了。
而且奧國在得到此地之後就從未間斷過對其加固,畢竟巴爾幹之鑰乃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上奧地利和奧斯曼圍繞貝爾格萊德的爭奪幾乎就沒停歇過,要想打破這個怪圈就必須改變策略。
就貝爾格萊德當地人而言,他們並不怎麼反對維也納的統治,因為其物質上得到了極大豐富。
同時由於塞爾維亞和奧國的先後兩次遷民政策,讓真正的本地人變得極為稀少。
大量遷移而來的德意志人和克羅埃西亞人可是從小聽著將奧斯曼妖魔化的故事長大的,而羅馬的後裔義大利人同樣對這群近東蠻子觀感不佳。
至少奧斯曼人再想統治貝爾格萊德的群眾基礎消失了,再加上宗教衝突,打治安戰的成本也非常高。
不過弗蘭茨並不認為還會出現那樣的局面,畢竟帝國在這座城市投入了大量物資進行建設,又集中了大量兵力拱衛,所以單憑奧斯曼人是絕難攻破的。
匈牙利地區的科技和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滯是必然的,因為他們選擇了和奧地利脫軌,進而失去了廣大的市場和創新的原動力。
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技術是滾軸式磨面法,但實際上這也不是什麼值得稱頌的物件,畢竟它在東方几百年前就已出現過。
由於其技術含量很低,奧方沒費什麼力氣就復刻出來了,並且還加以升級。
而當匈牙利人想要獲得奧方的技術時則困難重重,無論高階的分析機還是低端的硫化橡膠技術都是如此,至於他們的蒸汽機械還處在二十年前的水平。
由於弗蘭茨讓索菲夫人公然收買了一大批馬扎爾貴族,匈牙利內部的分裂要比歷史上嚴重得多。
曾幾何時塞切尼未能建立起的溫和改革派,如今成了一支不可忽視力量,雖然其依然無法與科蘇特的激進自由派分庭抗禮。
而且塞切尼也改變了自己的立場,不再宣揚民族獨立,轉而提倡融合與共榮,並稱後者的手法是將匈牙利推向墳墓。
但匈牙利的貴族們想要的是更多的權利,哪怕沒有增多也不能減少,至少要做到保護手中的權利不失,所以科蘇特的支持者依然不少。
1844年匈牙利議會正式透過決議將匈牙利語定為王國的國語;任何正式檔案、契約、法律條款必須用其書寫,否則將視為無效。
同時規定少數民族必須學習匈牙利語,禁止用少數民族文字出版的書籍和報刊;德阿克·費倫茨和科蘇特更是宣稱“Egy ország,Egy&nzet”。
這句話並不是像中文一樣可以玩春秋筆法然後引申出很多意思,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實際情況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匈牙利王國只有馬扎爾人”。
這條法令立刻引起了包括吉普賽人在內所有少數民族的不滿,畢竟聖斯蒂芬王冠領地內有三分之二都是“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