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任何時代打土豪分田地這種事情,都是農民的最愛。
之前之所以會有那麼多農奴看著宅子燃起熊熊大火時臉上所展現出的難以抑制的興奮表情,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本性殘忍無情,而是他們身上的枷鎖賣身契隨著一把火而消失了。
他們天真的以為只要賣身契被燒了,自己便能擺脫現在身份的束縛。
實際上,那些貴族老爺們早就將農奴的身份登記在冊了,即使賣身契沒了,他們也能到匈牙利政府那裡去領一份。
也就是說除非農奴和貴族老爺一起到政府公證,否則就算貴族老爺死了賣身契沒了,他們也是貴族的財產。
但這短暫的自由和美夢,還是讓農奴們沉醉其中。
“馬匪”的屢屢受挫,加上奧地利帝國開始逐步施壓,這讓科蘇特的地位岌岌可危。
這時候一部分親奧的大貴族跳出來,呼籲停止恐怖行動,與帝國合作發展經濟,比如修一條維也納到布達佩斯的鐵路,這樣就能給匈牙利人提供更多工作,至於農奴制可是中小貴族的命根子自然不會有人提及。
修鐵路是不可能的,但是也沒人想繼續打下去。
有人曾經提議應該把那支皇家龍騎士團和卡爾大公的衛隊都消滅,給那些死去的年輕人報仇。
只不過那人當場就被噴得體無完膚,先不說要打贏這兩支部隊的難度有多高,單說把他們全殲了那就等於和奧地利貴族圈宣戰了。
不會有人真的愚蠢到認為哈布斯堡皇室能統治匈牙利靠的就是一紙協議,何況同樣武德充沛的內萊塔尼亞貴族們絕不是好惹的,他們大多數都是軍事貴族出身,世代都有著長期和豐富的戰爭經驗,尤其是在打內戰的時候。
別看奧地利的貴族經常勾結法國人和普魯士人,但是他們對匈牙利人可是從不妥協。
對匈牙利妥協的是皇室和政府,軍方從特蕾莎女王時期起,就一直都有武力統一匈牙利的計劃,比如著名的“U計劃”。
為什麼是U計劃,而不是A、B、C、D、E、F計劃呢?蓄謀已久,點到為止。
貴族和政府的施壓還好,真正讓“匈人軍團”暫時解散的原因是,阿爾布雷希特採取的主動出擊的戰略。
按照正常情況,不經過審批就將人處死是違法的,但鑑於對方有著皇族身份這一巨大加成,而且每一次都有大量的農奴作為人證,所以並不能以常理推斷。
罪名如果只是養私兵沒有報備還好說,但是縱奴劫掠、襲擊商賈這種事是沒法洗白的。
在廣闊的匈牙利大平原上,沒有比騎兵更可怕的東西了,他們來去如風,一天能長途奔襲上百公里。
除非是躲在城裡,否則沒有任何一個家族的宅邸能擋住團級規模的騎兵突襲。
其實匈牙利貴族家裡養個幾十上百打手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很多莊園裡都有塢堡。
塢堡即小型城堡,由磚石累積而成,可以抵禦盜匪山賊,裡面有糧食和水源,甚至可以在低烈度的戰爭中自保。
不過十九世紀別說是這種塢堡了,就是巴士底獄那種標準的城堡也擋不住炮火的轟擊。
只不過在執行奔襲任務時,通常為了不影響到行進速度指揮官並不會要求騎手們攜帶這種重武器,這也就造成了敵方中的一部分人在初期有恃無恐。
(騎兵炮並不等於騎兵,肯定有人說騎兵強行軍也不是一直跑,但是騎兵炮再輕也是有重量的。)
然而從這一段時間的交手經歷來看,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毫無疑問是有敲開塢堡殼子的辦法。所以匈人軍團的上層決定暫時解散,以便伺機而動。
畢竟,阿爾布雷希特不可能總帶著手下那五千人,去長時間守護那些皇室莊園裡的德意志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