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遺憾的是,他率領的是魏武卒,是魏國最精銳的軍隊,是去是留並非他一人說了算。
而李郃也是看出方邯心有猶豫,趁機說道:“若你有意的話,不妨向瑕陽君說說此事。”
這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瑕陽君回國之後就要出任魏國的相邦,擁有極大的權力,只要方邯以及他麾下的魏武卒願意,瑕陽君自能說服魏王。
“我考慮一下吧。”
在龍賈頻頻用眼神示意的情況下,方邯點點頭說道。
聽方邯這麼說,李郃臉上也露出了笑容,據他對方邯的瞭解,方邯這麼說,就表示他其實願意留在上郡。
事後,公叔蒙得知此事,亦是大為驚喜,畢竟他上郡魏軍談不上什麼強軍,倘若方邯願意率領近七千魏武卒,還有那近兩千魏武騎留在上郡,那勢必能大大增強他上郡的力量。
於是他親自找到方邯,對方邯許下重諾:倘若方邯願意率軍留下,他願意任命方邯為郡佐,執掌上郡兵馬。
簡單地說,這是把方邯從‘一軍軍將’,生生提了一級,提升到了‘準大將’的級別,相較其他人至少縮短了五到十年的奮鬥,方邯心中自然也是歡喜。
而期間,李郃也找鄭侯、華賈二將談了談,畢竟在完成城池交割後,上郡十五邑中有八座城邑將劃為少梁的國土,成為少梁治下的上郡,簡稱‘樑上郡’。
既然設了郡,那麼要駐紮郡軍,而以目前來看,鄭侯、華賈二人所率的元裡軍,無疑是駐軍樑上郡的最佳人選,因此李郃找二將談了談,看看二人是否願意駐軍在此。
他對二將說道:“我知道上郡貧苦,但新設的上郡,著實需要有大將、強軍坐鎮,希望你二人不辭辛苦,承擔下這個重任。”
同時他又承諾鄭侯與華賈,只要二人願意,他將奏請少梁推薦鄭侯為郡將,權比郡守,駐軍陽周,負責整個上郡的軍事,並監督胡亥的左都護軍與狄羊的右都護軍;而華賈則作為郡佐,駐軍雕陰,只要負責應付秦國方面的壓力。
從一軍軍將提至大將級別,鄭侯、華賈二人自然不會有什麼不滿,至於上郡貧苦,他們又不像龍賈那樣身兼大夫之職、擁有自己的封邑,品嚐過聲色犬馬的滋味,更何況作為郡將與郡佐,上郡再貧苦也貧苦不到他倆身上,二人自然願意。
答應之餘,鄭侯笑著說道:“我就怕日後再也吃不到少梁的菜餚,品嚐不到少梁的美酒。”
“這事你倆大可放心。”
李郃高興之餘,信誓旦旦地說道:“兩三年之內,我少梁會全力打通本郡至定陽邑的道路,本郡的菜餚也好,酒水也罷,日後會源源不斷地運至上郡。”
聽到這話,華賈大喜撫掌:“好極!”
鄭侯苦笑不語,誰讓華賈日後駐軍的雕陰就在定陽隔壁,而他駐軍的陽周與定陽卻隔著一條几百里的雕**呢。
之後兩日,聯軍依然在忙碌於清點傷亡、整頓軍隊、安置俘虜。
在李郃的示意下,狄羊接管了在這場戰爭中俘虜的數萬胡奴,使他右都護軍的人數一口氣暴增到了八萬人,只不過這支軍隊基本上沒有什麼作戰能力,未來幾年將暫時扮演‘墾建團’的角色,負責在上郡屯田、興修道路,以及協助魏上郡興修北面的長城。
狄羊從一介平民被李郃提拔至一軍軍將的地位,而且還是足足八萬人的軍團,提攜之恩讓他信誓旦旦地向李郃做出保證,定會管理好右都護軍,完成少梁以及新任郡將鄭侯釋出的命令。
至於抓獲的胡人,則全部交給了胡亥的左都護軍。
作為左都護軍的軍將,投誠少梁的第一人,胡亥在李郃的默許下,將那些零散的胡人戰士吸收到了他亥氏部落,比如首領戰死、僥倖存活的達步氏、託跋氏的戰士,再次壯大他亥氏部落的實力,與他關係最好的雲水氏族首領阿羅也佔到了便宜。
至於拔拔氏、那盧氏、疋婁氏等連帶著其氏族首領一同被聯軍俘虜的,胡亥就不敢這麼做了,率先來請示李郃,看看李郃如何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