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忘認真看著老方丈,他已經來到靈山寺三天,三天前他見過方丈一次,那時便說要和他辯論佛經。
方丈只是擺擺手,被人攙扶出去,等悟忘在佛像前足足等了三個時辰方丈才派弟子帶來傳話,說三日後在靈山寺靈山亭與他辯論。
悟忘一聽,心中大喜,一直等到今天,也算是終於等到了。
老方丈一直看著湖面水波盪漾,良久聲音有些沙啞的到:“為何不做禮。”
悟忘聽言,想到之前,隨即回道:“小僧前來辯論,乃爭勝負,不必做禮。”
老方丈眨了眨眼,雖然沒有流露表情,但眼中的不滿還是被悟忘看出。
“你從哪裡來,法號是甚?”
“小僧從大陸東海地域佛音寺而來,法號悟忘,悟盡一切,忘卻本欲。”
老方丈點點頭,似乎很是贊同他的說法,不過聽他是從遙遠的東海地域而來,倒是有幾分驚訝。
悟忘淡淡一笑,隨即眼神堅定,神情十分認真道:
“這是家師灌與小僧的法號理解,可小僧不曾認為如此。”
“那又如何?”
“休要悟忘,便要悟王,悟盡天下,成王敗寇!”
此話一處,老方丈身體一顫,蒼老瞳孔放大幾分,猛然轉頭蹙眉盯著他。
悟忘露出笑容,不與他對視,看向湖面,亦是看著水波盪漾。
“敢問方丈,以為這湖面波紋如何?”
老方丈凝著眉頭重新看去,提起精氣神。
“平淡無奇,平常無異。“
話音剛落,悟忘運轉靈力,一手揮去,一團靈力將水面狠狠衝得散開。
“現在呢?”
老方丈似乎知他所言,搖搖頭。
“你若不激於它,便是我所說的那樣。”
“我若不激於它,便不會如你所說。”
“你有怨念。”
“小僧從佛,何來怨念?”
“怨自你心,想破開事物原有的本質,強加你自己的思想。”
“怨不在於我,在於世間,你看那平淡水面,若有風來,便會起伏,若有蛙入,便會盪漾,若有破水之魚,便會翻騰!”
悟忘聲色嚴肅,老方丈沉思一會兒,隨即道:
“不論起伏,盪漾,或是翻騰,不過一時片刻,之後仍然平淡。人如此,世間亦是如此。”
“哦?”
悟忘反問一聲,接著使出全身靈力,一道拳形實質靈力轟然而出,將小湖中水和荷葉盡數被震離湖底,嘩啦啦的水消失在原湖外,露出一個泥土窟窿,只有幾條小魚翻滾。
“現在呢?”
老方丈微微張嘴,卻欲言又止,一時間竟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