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米國人也有一個火星發射計劃,而且籌備已久,馬上就要實施了。
在米國方面的主動聯絡下,雙方建立了合作,與此同時,一位動力學專家有一個主意,他建議讓正準備返回地星的神州號不在地星降落,而是直接帶著發射升空的物資,沿著地星的軌道再返回地星。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究竟是對火星投放物資等下一次登陸火星的時候救他回來,還是現在直接在半空中完成救援。
不過這個提議當然受到了宇航局主管的強烈否定。
“這其實就是一個選擇題,六個救一個,到底值不值得?”一位魔都戲劇學院電影學院的教授對著旁邊的同事說道。
“可這確實也是對人性的一種考驗,我很喜歡它出現在電影當中,因為這個橋段會讓觀眾去選擇思考,無論得出什麼樣的答案,對於大家都是一種收穫。”一旁的同事笑著回應道。
“嗯,你說的沒錯。”
兩人都是魔都戲劇學院的教授,曾經也教過陳永仁,這次的《火星救援》陳永仁也邀請了魔都戲劇學院的一些老師,他們就是其中之二。
一部好的電影,就是要讓觀眾思考,去體會電影里人們做出的選擇,這些選擇往往是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越是這樣,就越值得讓觀眾深思。
當然,此時放映廳內,大多數的觀眾心思還是在為這名主管的拒絕而生氣。
“這個主管真是死腦筋啊,剛剛那個主任說的才對,這件事應該讓飛船上的科研隊員們做決定才對。”
“希望陳局長沒那麼死板!”
“按這傢伙說的,還弄那麼多花裡胡哨的計劃幹啥,直接各回各家洗洗睡吧,反正到時候馬克也被餓死了。”
對於這名不斷阻止救援計劃的主管,絕大部分人是非常不爽的。
不過也有部分觀眾是認同他的做法的。
“在一和五的抉擇中,我肯定選擇五啊!”
“其實這名主管的選擇沒有錯,這才是最理智的,畢竟專家也說了,這個行動本身就是十分危險的,憑什麼讓本來都快平安到家的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到時不知道是死是活的人,而且到了之後也不知道能否成功歸來。”
這在宇航局內部發生了爭議,最終局長陳保國決定,把選擇權交給快要返回地星的神舟飛船上的科研小隊,畢竟他們是執行者,他們有選擇權。
而飛船上的隊員們,經過投票後,一致決定回去救陳道銘。
因為連續發生的一系列事故,而壓抑的觀眾們,此刻也是終於鬆了一口氣。
隨後宇航局把這一行動計劃進行了對外公佈,同時告知了遠在火星上的陳道銘。
影片也到了最激動人心的情節,在第480天時,陳道銘駕駛著火星車趕往了飛船下一次登陸的地點,那裡有一架小型的飛行器。
火星車雖然早已面目全非,但是它卻能保證生存。
在廣闊無垠的火星上,陳道銘開始了新的旅途。
此時的他並沒有太多的激動,他只是開著車,就像每次出任務一樣,只是這次的任務是救他自己的命。
路上他偶爾會下車,看看沿途火星上的景色,帶領著觀眾們,欣賞了一番別具一格的異域風景。
自人類誕生以來,他是第一個在火星上生存這麼久的人,足夠自豪。
大銀幕上外太空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漂亮,也不是一片藍天,完全是漆黑一片,只有火星地面的土黃色。
陳道銘在歷經了重重困難之後,被科研隊伍們重新救回了飛船,當他們在飛船上相擁而泣的時候。
“耶!”
現場不禁有觀眾激動的喊了出來,精彩的特效,逼真的3D,剛才的一百多分鐘就好像是自己親身經歷過一樣。
在經歷了絕望、放鬆、緊張、提心吊膽、放鬆、再緊張的一系列複雜心情下,最後看到陳道銘終於脫離險鏡,觀眾們心裡都為之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