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縣,東接潼關古道,南近華嶽,北臨渭水,往西兩百里便是西安府城。
城西十里,有片山坡,坡上長著幾千棵葫蘆松。
此地名喚十里坡。
坡上有家聚財客棧,開了十五六年,生意一直不溫不火。
老夫妻靠著這間店聊以餬口,隨著年歲漸長,經營不過來,多有不周到之處,生意也愈發冷淡下來。
按說坡下便是從潼關古道出來後,通往西安府的必經官道,每日商旅不絕,無論如何,生意應該不差。
奈何此地離華陰縣太近,那些攜帶大宗貨物、錢財的商人,才從潼關馬匪的虎口中出來,驚魂未定,自然更願意選擇住城中客棧。
“平安客棧?何時換了店名?”
“不過比起聚財好,出門千里,財,終究還是第二位的。”
“走,去看看吧。”
黃松坡下四五個行商,從西安府方向來,抬頭正好看見坡上那面嶄新的布幌子,掛在松樹上飄揚,幾人不免有些好奇,懷著瞧熱鬧的心思,上了坡去。
相比一月之前,這座客棧,從招牌到桌椅可謂煥然一新。
“小二,出來牽馬!”
“來了,客官。”
五官白淨的店小二迎出門外,從客人手裡接過馬韁,牽至側邊草料棚子裡,飲馬吃草。
沒過多久,堂上客人又催了起來。
“快上酒菜啊!”
“客官稍後,馬上就好。”
堂上總共才一桌客人,已經讓跑堂的店小二手忙腳亂了,曾有為數不多的幾個熟客,毫不留情的當面評價‘手腳還不如那對六七十歲的老夫妻麻利’。
那跑堂夥計衝進廚房,將毛巾狠狠摔在灶臺上,俏臉滿是怨氣。
“你又怎麼了?”
正在將鍋中炒菜添盤的豐盈女子,笑著看向發脾氣的妹妹。
“姐姐,你說他真是神教派來的香主嗎?”
“令牌、文書、切口,都核對過了,豈會有假?更何況,潼關路上,是大人將我們救了出來,救命之恩,沒齒難忘,你怎麼還懷疑起大人來了?”
劍身段豐盈,五指纖長,原本是握劍的手,如今握起鍋鏟來,依舊十分嫻熟。
在未加入日月神教之前,兩人都是窮苦出身,劍身為長姐,自幼操持家務,相比月劍,性情更為穩重溫和。
月劍不滿道:“誰家香主,正事不幹,躲在這裡開客棧?他倒是整天在後院清閒,就是折騰死我們姐妹了。如此下去,何時能為壇中兄弟姐妹報仇?”
劍把菜碟放入木盤,輕笑道:“大人心中自有成算,伱我只需聽命行事就好,客人又在催了,快把酒菜送去吧。”
月劍無奈地嘆了口氣,只得端起木盤,她見姐姐對灶臺之事,一點也不排斥,反而有些樂此不疲,心中暗想:“姐姐糊塗啊,我們姐妹不會是被他騙來當免費勞力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