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連你也懷疑咱?」
朱元璋快速搜尋了崇禎的記憶後,不僅沒有找到崇禎與周後談論下一句詩的情景,亦未發現與此有關的記憶。
他不能確認是記憶有所疏漏,還是確實沒有下一句,便以退為進地試探,想將此事敷衍過去。
沒想到周後一臉幽怨地瞥了他一眼,身體竟又靠近了幾分。
隨著一股幽香撲鼻而來,讓朱元璋頗為不適。
他本能地想躲開,不過隨即想到崇禎與周後一向親密,此事並不算逾矩。
特別是先前周後獨撐大局,應受了不少苦,以崇禎對周後的寵愛,此刻絕不會躲閃。
而且他亦覺得周後之所以生疑,應是他先前扶起周後的舉止有些疏遠,若是此刻再躲開,對方恐就不是懷疑那樣簡單了。
於是他強忍悸動,剛想開口緩解尷尬,不曾想周後的嬌軀竟又緊貼過來,並輕輕地扭了扭身子。
朱元璋此刻突然遇襲,心中不禁有些動怒,他本要發作,卻發現周後的嬌軀似在微微顫抖,隨後一臉失落地道:陛下,難道您真的忘……」
周後話尚未說完,兩行清淚已奪眶而出。
朱元璋知周後一向端莊,從不做逾矩之事,此刻見狀,不由微微一愣。
隨即他又暗中觀察,見眾人皆無異色,心中對周後不禁又高看了幾分。
原來周後此時雖與朱元璋十分親密,卻因她的分寸把握得極好,加之有費珍娥遮擋,所以在外人看來兩人不過是在密談。
這樣不僅達到了試探的目的,亦不失體面,端的是好心機。
朱元璋想明白此點,便知今日若不說出個所以然,周後絕不會罷休。
他略一沉思,就決定胡謅一句應對過去。
因為這樣縱使崇禎未說過,或是他所說與崇禎不同,亦可解釋為新近構思,或說覺先前詩句不妥,另得的新句,總強過說沒有此事,將後路堵絕的好。
他此念一起,腦中立時冒出幾句詩。
只是他略一分析,就都否認了。
原來朱元璋雖能作詩,卻偏向豪邁一派,而崇禎此詩明顯偏向花間旖旎派,並非他所長。
就在他焦急思索時,周後身體竟又靠近了一分,吐氣如蘭地道:「陛下,您先前可是答應過妾身......」
朱元璋雖是垂暮老人的思想,身體卻正值壯年,在周後的刻意試探,以及對方特殊的身份影響下,他的頭腦一時竟有些混亂,本能地躲開了一些。
儘管朱元璋瞬間就反應過來,並立刻補救,同時佯怒斥責王德化掩飾。
但周後卻已敏銳地發現了此點,神情立時冷漠了不少,眼中更是隱現殺機,且毫不掩飾。
朱元璋見狀,心中暗暗叫苦,他一邊繼續斥責,一邊尋思補救之法。
由於他一心二用,言辭多有疏漏。
好在王德化要等待援軍,不願在此刻發生衝突,再加上有範復粹等人從旁指責,所以眾人並未發現異常之處。
就在朱元璋暗自慶幸時,突然發現周後微微顫抖的身體已恢復了平靜。
「難道她先前的顫抖並非引誘咱,而是未控制好自身的情緒?」
朱元璋此念一起,立時想到崇禎一向恪守禮儀,應不太可能在人前與周後如此親密。
他先前因身份關係,只大致接受了崇禎後宮的記憶,並未留意其相處細節。
此刻他心中生疑,又知事關重大,便拋下顧慮,快速搜尋了崇禎與周後相處的情景。
由於崇禎的記憶頗多,而且有不少旖旎情景,加之時間緊迫,朱元璋只挑了些具有代表性的場景分
析。
而從這些記憶來看,崇禎雖寵幸周後、田貴妃等人,在外時卻極守禮法,從未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