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申湛然已經遇害了?」
朱元璋正疑惑難解時,突然想到李璡先前講的流言,說朱慈烺迫於壓力,已下令誅殺申湛然。
若真是這樣的話,那狼兵出現在這也就說得過去了。
不過他隨即想到朱慈烺生性仁厚,又自幼修習儒家經典,頗重忠孝仁義之事。
這些天在他的引導下,雖有所改變,但若說朱慈烺迫於文官的壓力,誅殺了申湛然,他卻是有些不信。
因為一來朱慈烺對申湛然十分信任,一直以弟子自居,斷不會做出謀害師長之事。
再則申湛然才智高絕,頗有奇謀,亦不可能讓事情發展到那般地步。
何況申湛然此刻正在阻擊李過,若是他突然死去,李過必會趁勢圍攻,京中定會大亂。
這樣不僅不符合盧九德等人的利益,而且鄒大先生也不可能在此時率狼兵前來。..
因此此事極可能是申湛然發現了狼兵的蹤跡,擔心朱慈烺再繼續硬抗下去,狼兵會攻打他們。
為免腹背受敵,影響了戰事,他們便假裝受制,藉此拖延時間。
而朱慈烺應也是佯作無奈的返京,一是麻痺眾人,趁機掌控京城,再則亦可爭取到迴旋的餘地。
所以朱慈烺在回京後,經過一番偽裝的掙扎,便佯作無奈地下達了誅殺申湛然的旨意,但執行的時間應是在擊退李過之後。
因為只有這樣安排,雙方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證。
不過朱元璋心中卻仍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文官會答應此事,應是他們已在朱慈烺處取得了旨意,加之軍中亦有他們的人,根本不擔心殺不了申湛然。
可申湛然又憑什麼脫困呢?
難道是要等他回來處理此事?
若是如此,那朱慈烺就應該給他傳信,可他至今並未收到任何訊息。
突然,他想到朱慈烺離去不久,申湛然就立時大敗。
此事在常人看來或許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因為申湛然先前對戰女真時就曾多次戰敗,而他迎戰李過時,不僅兵馬遠不如前,而且還是疲憊之師,戰敗亦屬正常。
但朱元璋知申湛然心思縝密,又是主動撤兵,斷不會立刻大敗。
發生這種事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申湛然有意戰敗,好藉機清除對方在軍中的勢力。
不過這亦是一柄雙刃劍。
因為此法固然可以剷除反對勢力,卻也削弱了明兵的戰力。
加之申湛然手中的兵馬本就不足,現在再次減少,對戰李過時必會更加吃力。
還有就是申湛然如此舉動,也會讓文官或是盧九德感到不安,促使狼兵返回。..
由此看來,今晚對方的接連刺殺,其目的並不是在偷襲女真一事上,而是要讓他感到危險,對這支兵馬生疑。
一旦他對兵馬產生了懷疑,返京時就不會與之同行,這樣狼兵便有了擊殺他的可能。
而只要他身死,縱使申湛然有通天的手段,亦無法推翻朱慈烺的旨意。
到時申湛然要麼束手待斃,要麼隻身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