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他沉思之時,一個錦衣衛進來稟告,說顧炎武在外求見。
朱元璋愣了愣,便讓錦衣衛將顧炎武帶了進來。
顧炎武見到朱元璋後,一臉恭敬地跪地行禮道:「草民顧炎武叩見陛下,謝陛下賜名之恩!」
朱元璋見顧炎武進來後恭敬有禮,卻無一絲喜色,便知對方已看穿他的用意。
原來明朝皇帝給臣下賜名,一般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方功勳卓著,賜名予以褒獎。
而另一種則是作惡多端,皇帝厭惡之極,賜名予以羞辱。
而顧炎武既無大功,也無大惡,按理本不該賜名。
只因朱元璋要籠絡顧炎武,便採用了折中之法,以他被誣陷的「忠清」之事賜名。
因為女真已在崇禎九年建國,並定國號為清。
雖然大明並不承認此國號,但顧炎武的字也確實犯了忌諱。
若真要追究,殺頭亦不為過。
所以朱元璋賜名之意,既是褒獎,也是警示,得之者喜怒皆不對。
此刻他見顧炎武表現得宜,心中暗暗點頭,示意對方起身後,卻並未開口。
顧炎武見狀,又恭敬地道:「陛下,草民來前曾得一字,曰寧人,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朱元璋聞言,笑道:「予曷其不於前寧人圖功攸終。」
顧炎武見朱元璋一語道破出處,又跪下叩首道:「陛下聖明,草民定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朱元璋上前扶起他道:「好,你既有此心,咱也不會負你。」
「你即刻趕往京城,去找戶部尚書李璡,就說是咱讓你去協助他......」
顧炎武愣了愣,恭敬地道:「草民領命!」
朱元璋見他疑而不問,恭命篤行,心中對他更加欣賞。
又將任命李璡,以及京城戶部諸事一一與他講述。
顧炎武一邊默默識記,一邊又對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並不拘泥於前說,讓朱元璋高興不已。
就在兩人談得興起時,書房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地腳步聲,隨後就聽到王守林的聲音響起道:「陛下,大喜......」
不過王守林進來見到顧炎武后,又一臉尷尬地閉上了嘴。
顧炎武見狀,本要告辭,卻被朱元璋留了下來。
隨後朱元璋看向王守林道:「可是武昌那邊有訊息了?」
王守林點頭道:「陛下聖明,剛才末將得到訊息,說平南伯已經佔領武昌,並逼退了來犯的白旺等人......」
朱元璋聽到王守林的講述,並無欣喜之色,反而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