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不知不覺間,大明武將這一鬆散群體,漸有凝聚之象,這種凝聚不是私底下的利益聯絡,而是精氣神方面的。
從土木堡之變發生,隨駕北征的勳貴及武將戰死大批,中樞精銳損失慘重,武,這一階層的脊樑算是被打斷了。
文官所掌兵部逐步取締五軍都督府,大明從過去的文輕武重,直接變成文貴武賤,這算是打破了大明的政治生態。
哪怕是在此之後,大明曾有過數次扭轉這一格局的苗頭,成化犁廷,武宗親征,可最終都沒有掀起波瀾。
成化犁廷何其了得,但史料記載少之又少。
武宗乾脆就直接落水。
對於在這背後發生了什麼,朱由校不想去過多深思,過去已是過往,人終究是要活在當下的。
天啟朝就是要搞敕賞,不僅要搞,而且還要大搞,讓能參戰,敢打仗的人,聚到有戰事的區域,讓他們接受會統籌的將帥麾下,只要打贏了,立功了,最後無一例外,都能得到對應勳爵。
兵部的權,老子不碰。
老子就要總攬平叛!
先把勳貴、武將的精氣神全給打回來,期間慢慢的改革軍隊,籠絡住底層將士的心,叫向上晉升通道破開,老子就不信這天下能亂套?
這就是以戰促改的精髓。
大明上下的眼界,不能只盯在本土這一畝三分地上,要敢於放眼世界,要懂得放眼世界才對。
等到仗打的差不多了,那麼對內改革也差不多了。
那個時候要乾的事情就更復雜了。
現在大明武將之中,可是有不少敢打仗,像打仗的人,他們統兵活躍在各處,而驅使調遣他們的都是懂軍事的帥才,所以能夠維繫住這一模式就夠了。
至於這期間有拉山頭,搞貪腐這一套的,那就讓有司發現一批,懲處一批就行了,一切按著規矩來辦。
眼下的大明呈現一種雜而不亂的狀態。
而這恰恰是朱由校想要的。
啥都讓人看透了,啥都讓人猜到了,那還改個屁的革啊,趁早歇著得了,省得越改越亂套,越改越衰敗。
一連數日。
朝鮮的雨停了。
天晴。
雲淡。
王都漢城。
平叛帥府。
孫承宗的心情很是複雜,從各地傳回的訊息,是一個壞的接著一個,而這些壞訊息,跟圍剿篡逆叛軍無關,都是朝鮮地方的事。
路壞了。
水漲了。
地淹了。
民亂了。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朝鮮地方出現的混亂,已經影響到圍剿篡逆叛軍了,朝鮮這仗又要拖延了。
“閣老,吃些東西吧。”
梁之垣表情凝重,走進正堂後,看向沉思的孫承宗,“您這幾日茶不思飯不香,連覺都睡得很少,長此以往的話,恐……”
“本閣不餓。”
孫承宗輕嘆一聲,皺眉對梁之垣道:“結硬寨打呆仗的戰略,要開始在朝鮮施行了,這仗不知要打到什麼時候。”
“只怕一年半載難以結束。”
梁之垣順著話茬道,只是有些真話,他卻沒有敢講出來,照眼前這形勢看,只怕再打個兩三年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