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下了決心,想將一些事做好,那就別嫌遇到的麻煩多,挑戰大,倘若是這樣的話,那乾脆就別去做。
朱由校就是這種態度,既然選擇做,就必須將成績給做出來。
在明裡暗裡,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他,要是連他這位大明皇帝,都表現的唯唯諾諾,叫人覺得可以拿捏,那做事的人會怎樣想?
明確收權一事,朱由校從乾清宮搬去西苑了,同去的還有後宮妃嬪及子嗣,這紫禁城住的太叫人壓抑了。
因為收權這件事,這叫朝野間議論聲很大,可對於這些事,朱由校根本就不在意,反正東南還在亂,即便是再亂些又如何?
到了三月,節奏似快了起來,人也變得忙碌。
西苑。
太液池。
“說說吧,這次來西苑見朕,卿家想奏明的不知國稅諸事吧?”朱由校負手而立,走在這玉河橋上,對隨駕的施邦耀笑道。
氣溫開始回升,西苑上下生機盎然。
相較於紫禁城,朱由校更喜歡待在西苑,最起碼累的時候,能去各處逛逛,不至於覺得那樣壓抑。
“陛下英明。”
施邦耀微微低首道:“臣的確還有事情,這是國稅、海關、榷關、漕運聯名奏陳,還請陛下御覽。”
朱由校停下腳步,看了眼施邦耀,隨即伸手接過這份奏疏。
說起來,從新設一批總署,針對所涉領域加強管控,朱由校就知在後續定有一些事,是需要他拍板的。
“一體化?”
在開啟奏疏,看到上面的內容時,朱由校眉頭微蹙起來,這事他清楚,是他授意洪承疇,還有有司在遼東試行的。
“榷關、海關所派分署,在遼東是試行了此策,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這麼急,就想在關內試行,這是否太急了些?”
朱由校在看過後,皺眉對施邦耀道,這件新政,在遼東產生哪些問題,朱由校是很清楚的。
特別是跟獵虜淘金進行捆綁,使得遼東不少地方出現假幣,所以才有蔣臣領偵緝隊赴遼查案。
這件事必須解決好。
朱由校不允許任何人,將他在遼東敲定的新政給破壞了,不管是榷關、海關深化聯合收稅,亦或是獵虜淘金一事,這都牽扯到很多層面,要是被破壞了,會影響到後續的很多部署。
“陛下,這不急。”
施邦耀卻道:“臣等聯名所呈,是知曉遼東所取成果,當然其中暴露出的問題,臣等也是知曉的。”
“正是因為這樣,臣等才覺得先行從政策層面,去進行一體化聯合,叫各總署間知曉如何對接,如何核准,如何承辦,是至關重要的前期籌備。”
“何況關內與遼東情況不一樣,還多了一條漕運,這多一項,所牽扯到的事就增多不少,如果不提前籌備的話,真等到遼東方面積攢成熟經驗,要擴大試行範圍的話,恐到時會耽擱不少時間。”
其實從增設一批總署,由中樞進行垂直管轄,這幫就任總署的首腦就知一點,天子對稅政、河政、漕運等幾個方面,是下了決心要好好整頓的。
不說別的。
單單是鹽稅總署袁世振,在推行鹽稅改革以來,給國庫增加多少稅收,就不難看出本該進國庫的稅銀,有多少被上下其手了。
如果先前這筆稅銀,僅涉及鹽稅這一塊兒,能夠足額徵收上來,國庫何至於空虛成那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