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有自然災害發生,只要波及範圍廣些,就會有流言蜚語出現,這似乎形成一種規律了。
為何會有這類現象,朱由校再清楚不過了,多數人是被一小撮人給利用了,用各類謠言放大他們的恐慌,從而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遇到這種事就要順藤摸瓜,把藏在背後的人一網打盡,不僅要動作迅速,更要果斷處決,不然起不到震懾作用。
“陛下,被抓的那批奸佞,有部分是先前被處決的留守勳貴,在過去派到天津等地從事海貿,商貿的。”
前去天津新城途中,李若璉如實稟道:“這些奸佞自北上後就隱姓埋名,跟不少群體保持密切聯絡,此次展開的逮捕與審訊,發現不少私藏的贓銀贓產。”
“而透過這條線,鸞衛還摸查到很多,其中就有天津十三行的人,而這部分散播謠言的真實目的,恐跟遼東相關。”
“參與獵虜淘金的武裝商團?”
朱由校想到什麼,看向李若璉道。
“是的。”
李若璉低首道:“此前在遼東一些地方,查到有流通的假幣,有不少武裝商團的背後勢力就跟關內密不可分。”
“還真是不死心啊。”
朱由校笑了起來,眼神卻愈發的冷,“不管是隸屬於錢法總署的錢監,亦或是隸屬於少府的偵緝隊,過去就私鑄制錢或新幣,可是辦下不少大案,殺的人不計其數,這樣都沒有把一些人的貪慾給震懾下來。”
“這是覺得遼東離京城遠,天高皇帝遠的,就以為朝廷不會關注到是吧,繼續給朕查下去,有涉及到遼東這條線的,要及時急遞給偵緝隊等有司,叫他們抓緊偵破!”
“喏!”
李若璉當即應道。
但凡是出現大規模輿情事件,背後勢必會牽扯到利益,而這個利益並非是單一的,必然是多群體多利益的,他們在謀劃之初,甚至不知對方的存在,但隨著一些事態發生,他們就知彼此間的存在,從而使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處置這一類事件,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要分門別類的去查,不能被人牽著鼻子走,否則根本就查不清真相。
李若璉執掌的鸞衛,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已朝正規化、專業化、規模化進取,這是朱由校眾多利器中的其中一把。
“都排好隊!!”
“別擠!!”
從遠處傳來的嘈雜聲,打斷了朱由校的思緒,送別朱聿鍵後,朱由校沒有急著歸京,他轉道去了天津新城。
這次北直隸範圍內,出現這等規模的地震,對不少地方造成損失與影響,雖說天津不是震中地帶,但也受到一些影響。
隨著天津對外開海,撤衛改中樞直隸府,天津有著天翻地覆的改變,僅是天津核心區的常住人口就達數十萬眾,更別提天津下轄諸縣了,圍繞開海衍生的諸多產業,使得天津是集約化最高的一處區域。
“天津的變化真不小。”
朱由校有些感慨道:“特別是新城的籌建,其效率一點不必京城差在哪裡,走,去轉著看看。”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