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
驚雷在天際響起,暴雨傾盆而下,陰雲密簇的天,不時驟現電閃,狂風呼嘯下,雨水沖刷大地。
“這雨下大,真大啊!”
“快點!”
“別擋道!!”
“閃開。”
登萊鎮,登州府,煙臺。
數不清的人,被這場突至的暴雨打亂,在街道兩側的鋪面、屋舍前,聚集著很多避雨的人。
然在雨幕下,仍有不少腳伕冒雨前行,穿著粗布短衣的他們,不顧自己淋雨下是否會生病,一個個小心的對所拉貨物披蓋好,便在無數道目視下朝前行進。
一處茶館。
“這雨下的可不小啊。”
臨街窗戶處,一中年放下茶盞,看到街上穿梭的腳伕,有些感慨道:“下這麼大,也不知港口怎樣。”
“這點雨算什麼。”
鄰桌坐著的人,滿不在意道:“停靠港口的海船,該起貨起貨,該轉運轉運,就是沒進港的海船,只怕要吃點苦頭了。”
聽到那人所講,中年卻沒有多講別的。
煙臺是近幾年才興盛起的,它的前身是奇山所,當初是原任山東巡撫,現任山東總督的袁可立,下令裁撤衛所才興建起的。
只是煙臺的名聲,沒有早先在天子頒旨,對外通商的天津名氣大,可在山東,此地的名聲卻不小。
最初設立此地時,僅是朝廷特派的有司,將其作為馳援遼東的一處沿海轉運所在,以解決山東方面,向遼東輸送各項所需的地方,那時的遼東,建虜還很猖獗,一門心思想殺進遼左腹地,繼而搶掠遼東各處。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煙臺這處地方漸漸不一樣了,先是京城方面來人,在此地籌建起造船廠,在是登萊鎮總兵官署遷移至此,繼而有一支規模較小的水師移駐於此,而後隨著天津通商的持續推進,北上的海商有一部分在此經停,再後來是援朝之事的發生,大明與朝鮮開始互通有無,使得來此的海商越來越多,在這等態勢下,煙臺這座新城的規模在不斷擴大……
知道的,都認為煙臺這處地方,之所以能出現並發展起來,離不開山東總督袁可立的扶持。
可真是的情況,是遠在京城的大明天子,在明確天津對外通商的背景下,針對於山東方面明確了幾處地方,這是要分批籌建起來的,煙臺那只是其中之一!
在明確的這些地方,都籌建有造船廠及配套產業,或許最初規模不大,但是來這些地方的人,無不是抽調的精兵強將!
之所以跟北直隸、遼東等地採取的方式不同,是因為山東這處地方太過特殊,尤其是在這期間還掀起幾樁大案,清理掉一批批既得利益群體,朱由校不希望他在山東明確的這幾處地方,被一些人給盯上了。
相較於此處,在臨海的一處。
“這雨下的,真是耽擱功夫!!”
煙臺造船廠。
官署所在。
王徵取下蓑衣,眉頭緊皺道:“此次趕來煙臺視察,就是想好好看看,船司下撥的專項銀,對該地造船產業升級,推進的究竟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