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漸漸熱了。
京城依舊熱鬧。
“這有些人,就是太貪了。”
某處茶水攤。
一中年放下茶盞,對身旁的茶友道:“瞧瞧眼下的京城,這要擱在過去,那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別管是城道,還是坊道巷道,都是一水兒的水泥路鋪著,還栽了樹,更別提那些水道了,該清淤清淤,該擴建擴建,想想過去,每到下雨天,不是這泥濘不堪,就是那臭水橫流,我有時就在想啊,過去咱過得那叫啥日子啊。”
“還真別說,就是這個理。”
那茶友聽後,點頭附和道:“現在有了環境整治,市容市貌,對,還有垃圾轉運,這擱在過去,哪兒有這東西啊,連聽都沒聽過。”
“每年只需去有司,繳納一筆錢,這全年就沒有再交的錢了,擱在過去,嚯,就不說別的了,就那挑大糞的,要是不高興了,叫你多交些錢,你要不給,得,那人以後就不來你這挑了。”
其他茶客聽後,不少都笑了起來。
“人人都羨慕在京生活好,可是誰都沒有想過,在京是有光鮮的一面,可不光鮮的,全都視而不見了。”
中年有幾分悵然,撩袍道:“自咱那位陛下御極以來,不說別的,就說特擢的那幾位順天府尹,你們都說說,有哪個不是為民的好官?”
“這幾年來,欺行霸市的人,拍花子的,小偷小摸的,咱們都捫心自問,是不是全都很少見了?”
“這倒是事實。”
一人附和道:“過去是真沒活路,尤其是遇到災年,糧價勢必哄抬,跟著就是放印子錢的大片出現。”
“可這幾年呢,有災不要緊啊,官府就推行以工代賑,適才你提到的那些,還有京城外擴建的官道,工坊,還有大片民宅,都是叫受災的人用力氣換糧食,累是累點,但卻不用揹負債務,也不用賣兒賣女了。”
“何止是這些啊。”
另一人緊隨其後道:“誰要在以工代賑中表現好的,還會被推薦去少府有司所轄產業工坊去,你們仔細盤算下,就這幾年來啊,在咱京城地界安置多少人了?”
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勢必是要經過時間積累的,很多不被理解的事,在最初推行時會遭到質疑與抨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改變逐步出現,換來的就會是習以為常,甚至是唏噓感慨。
在這種氛圍下,大明國都就是這樣一點點改變的,過去的內外城之分,今下已變成了核心區,而在京城之外開闢的區域,則成了一處處非核心區,可隨著人口的不斷定居,一個完整的大明國都圈就會逐步成形。
改變就是這樣。
從無法接受,到逐步習慣,而隨著這一群體的不斷增大,過去的那些頑固思想與觀念,就會在悄然間分崩離析。
“快點!”
“跟上!”
道道喝喊聲響起,原本熱鬧的街道,有不少人朝兩側避讓,數以百計的錦衣衛旗校速度極快的行進。
“這是又準備抓貪官了?”
“那還用想,肯定是啊。”
“不知又查到誰了。”
“你們說這貪官,怎麼就抓不盡了。”
“你問我,我問誰去啊。”
聚集的人群,看著疾行的錦衣衛旗校,一個個熱議起來,似乎就連他們都沒有發現,過去見到錦衣衛,那除了恐懼以外,更多是在心裡詬病與謾罵,畢竟廠衛的名聲,在先前被敗壞太多。
關鍵是有太多良萎不齊的人進來,穿著那身皮做盡壞事,這如何會叫民間的人不厭惡,不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