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
玉熙宮。
繼先後召見少府、宗人府職官,朱由校召兩書房職官,圍繞泛東北戰略召開御前廷議,“熊廷弼謀劃對虜夾擊,不求陣前大規模對戰,轉為多方襲擾牽制,這在朕看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打仗就該這樣,戰機來了,要抓住一切有利因素,促成仗打起來再論別的。”
“靠請示,這仗乾脆就別打,就等著強敵來取就行,還打個屁啊,從遼到京相隔千餘里,一來一回,什麼都趕不上趟!”
“熊廷弼擅離遼東,密赴朝鮮一事,朕不希望在京引起風波,這點諸卿要設法給朕轉移走,不能影響到朕謀劃的泛遼東戰略!!”
“臣等遵旨!”
金鉉、陳明遇、王家彥等兩書房大臣相視一眼,隨即便朝天子作揖拜道。
雙邊聯合的事情,很早就傳到京城了,不過一直被朱由校壓著,在朱由校看來,熊廷弼的做法沒錯,但他不鼓勵,畢竟堂堂遼東總督,居然擅離轄地,跑去了朝鮮,這要成風了,那大明豈不亂套了?
所以申斥是必然的,但要講究時機。
眼下浙黔閩等地動盪,朝廷派遣大軍出征,要不了多久啊,東南諸省必會受到影響,而北方諸省的大環境是穩,是變,是進,遼東乃重中之重!!
熊廷弼管軍,洪承疇治民,是朱由校很早就明確的,在兩個任期,十年內,二人不能離開遼東。
任何政策的推行與運轉,沒有足夠時間來沉澱,都不可能見到任何成效,頻繁換人的後果就是四不像!!
“陛下,遼朝雙邊聯合的促成,是能加緊對建虜的圍堵,避免建虜東征西討下,透過戰爭擄掠恢復元氣。”
金鉉上前,講出心中所想,“但是如此一來,勢必會影響到朝鮮平叛,而從朝鮮先後傳回的訊息來看,治下厭戰之風已出,特別是朝鮮王室所轄諸軍,根本就靠不住。”
“臣就擔心,朝鮮的仗是否會受到影響,給篡逆李賊及其他別有用心之賊機會,繼而在朝鮮……”
“這點擔心可以有,但無需太擔心。”
朱由校擺擺手打斷道:“因為雙邊聯合一事,朝鮮開始落實結硬寨打呆仗,只要在朝各部能穩紮穩打,那朝鮮的整體時局就不可能受到影響。”
“無非是鎮壓篡逆的仗,打的會更久一些。”
“這對朝廷要做的,就是統籌好赴朝平叛各部換防,換撤,對朝援助要提上議程,但前提是朝鮮必須割讓利益!!”
“大明是宗主國不假,但這絕不代表著大明,要折損本朝利益,去毫無底線的幫所轄藩屬國,這一想法是有問題的,是不對的。”
涉及朝鮮的仗,打的越久越好。
這就是朱由校的態度。
透過這場仗不斷吸取朝鮮元氣,以增補遼東、北直隸等地,促成大明軍隊、大明海軍的不斷改變,這機會實在太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