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誰都說不準的事情。”
洪承疇表情嚴肅道:“但是這件事情必須要做,畢竟這是陛下親頒的旨意,如果成了,這對於遼東的改變會很大,如果不成,那遼東想要真正發展起來,只怕還要等待很長的時間。”
“話是這樣說的。”
崔儒秀皺眉道:“眼下受遼左戰局的影響,在我遼東多地治下,糧價都出現小幅增長的趨勢。”
“為了水稻試種一事,我巡撫府可付出了很多,本身這件事的爭議就很大,如果真的失敗了,還要補償那些軍屬勳田的持有者,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啊。”
“時下在遼南多地開設的礦場,可都催著向我巡撫府要糧食啊,那些礦工幹起活來是真賣力,可要是短了他們的糧食,一旦激發民怨的話,恐遼南治下將會出現大麻煩啊。”
做事難,想要做成一些事就更難!
對於時下的遼東,治理與開發仍處初期階段,甚至幾次較大規模的移民,這對遼東造成的負擔極大。
畢竟遼東現在是偏向于軍事,大明在遼東建立的統治,更多是為了解決邊患問題,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遼東地界的脫產群體不斷增加,一個是軍隊,一個是礦工,短缺了誰的糧食供應都行,唯獨不能短缺的就是他們。
一旦他們被餓紅了眼,那遼東會經歷什麼,是誰都說不好的事情。
“這些事情本撫會設法解決。”
洪承疇垂著的手緊攥起來,眼神凌厲道:“本撫已召見十三行的人,後續會跟他們明確對應事宜,透過海運販賣進遼東的糧食必須增加,商賈啊,那都是無利不起早的,只要能度過眼前的難關,撐到遼左戰事平復,撐到遼東水稻試種結束,那局勢就會明朗起來的。”
作為遼東巡撫,沒有誰比洪承疇的壓力更大。
洪承疇不僅要解決遼東境內的民生問題,更要解決遼東自力更生的問題,還要解決遼東軍隊糧食問題。
是。
在這期間,內帑會撥付給遼東銀子,但這終究還牽扯到很多要去落實的事宜,而這些都需要去談,去做,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遼東的這副千斤重擔,是壓在洪承疇的身上的。
畢竟作為遼東總督的熊廷弼,只需要考慮如何讓遼東邊陲安穩即可,牽扯到軍隊的一應開支,是有人能幫著他分憂的。
而作為遼東巡按的劉鴻訓,雖說要做的事情同樣也不少,但是跟遼東巡撫洪承疇相比,那還是不一樣的。
“也不知眼下的遼左,戰局怎樣了。”
洪承疇深邃的眼眸,看向一處,一想到先前知曉的種種,洪承疇的心底就生出些許擔憂,畢竟他也沒有想到,這一仗會打這麼久。
相較於遼東境內的種種事宜,更牽掛洪承疇的,就是遼左那邊的戰事,遼東能有今日的改變,一切都建立於邊陲的安穩,倘若是這一格局被打破,那麼遼東先前所做的種種,就可能付之東流。
只是正到這一步的話,那對大明的影響太多,損失就更不用去提了。
不過洪承疇雖牽掛遼左戰局,但卻也對遼左有十足信心,畢竟熊廷弼,那可是連建虜都怒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