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於眼前諸臣的規勸,朱由校根本就沒有在意,不這般厚賞熊廷弼,他怎樣能敕賞武將呢?
大明勳貴群體必須更新換代,那批不中用的勳貴,斷不能叫他們一直躺在功勞簿上,不能給國朝社稷分憂,那就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爵位是要授予有功之輩的,今後大明的爵位制度會更嚴苛,動輒想要一直承襲下去,斷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遼左一戰能取得大捷,彰顯我大明國威軍威,非一部之功,在遼左局勢激變之際,朕著戚金、秦邦屏……”
見天子沒有理會諸臣,劉若愚遂拿起第二封敕賞詔書,用近乎喊的方式宣讀著,以壓制住群臣的聲音。
這一幕讓諸臣皆表情凝重起來。
可是當聽到敕戚金為平虜伯,秦邦屏為定虜伯,陳策為撫順伯,童仲揆為蒲河伯時,不少大臣站不住了,武將封爵本就備受他們忌憚,天子一口氣封了四尊,這不是擺明要重武嗎?
不行!
斷不能這樣!
不就是一部突襲建虜賊巢,攻克赫圖阿拉,俘虜不少建虜家眷嘛,不就是一部死守渾河,確保瀋陽城安穩,與建虜展開鏖戰嘛,即便是要敕賞,晉升他們的職務就成了,大不了多賞賜些金銀,哪有敕爵的道理啊!
“陛下!!”
“陛下!!”
一時間不少大臣紛紛出言規諫,而像首輔朱國祚、次輔錢謙益、群輔畢自嚴、王象乾、孫承宗幾人,則靜靜的站在原地,可他們的心裡卻明白一點,天子恐想透過這次敕賞,來拉攏武將的心,以此來重整大明軍威啊!
奈何朱由校理都不理。
他就倚著軟墊不言,坐看這幫大臣出言規諫,一旁站著的劉若愚,則繼續拿著敕賞詔書宣讀。
你吵你的。
我宣我的。
對於眼前這些大臣的反對,朱由校根本就不會在意,哪怕他們不承認敕賞詔書,但該頒還是要頒。
朱由校想要透過這次敕賞,促成部分軍改的謀劃,更要促成大明勳爵的革新,僅有國公、侯爵、伯爵這等劃分,在朱由校看來遠遠不夠,他要對爵位進行嚴格細分,以此來激勵文武立功,今後大明授爵會明確為社稷立功,不侷限於哪個領域,不過今後的爵位敕賞,將不再包括土地賞賜一項。
想要賞賜土地可以,那就只能是到海外範疇,大明本土不可能有了,而且朱由校還會明確各等爵位的土地上限,以此扼制土地兼併!!
當然這些構想與謀劃,要逐步的去推行起來,路是一步一步走的,誰都不可能連走都沒學會,便想著去跑。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在這等混亂的場面下,劉若愚聲音很大的宣讀著,而保持沉默的朱國祚、錢謙益、畢自嚴等人,在聽到說宣讀的旨意內容後,一個個都算是篤定了心中所想,只是即便是這樣,他們依舊很震驚。
因為接下來的敕爵,再度翻出子、男兩爵,且細分為四等級,繼敕封一尊侯爵,四尊伯爵之後,在遼左大捷一戰中,天子還敕封十二尊子爵,二十三尊男爵,可以說參與到遼左之戰的有功將領,都得到了多數人難以想象的殊榮!
只不過從所敕封的伯爵算起,皆是隻敕一代,襲爵這種恩賞,朱由校是不會輕易便授予的,人不能得到的太多,否則就會生出惰性心理的,朱由校還需要這些將領去帶領著大明軍隊改變。
“該敕封的爵位都宣讀完了。”
待劉若愚唸完以後,朱由校伸手掏掏耳朵道:“至於沒有到線的那些賞賜,該晉職晉職,該賜田賜田,該賞銀賞銀,對了,朕要重申一點,賜田與賞銀只能要一項,具體的賞賜明細朕已擬定,到時直接在歸京諸部及在遼諸部頒佈宣讀即可,這裡就不宣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