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蒙舍詔團團包圍住之後,李愔就開始命令士兵開始製作孔明燈。
當然了,這些孔明燈,和普通的孔明燈,必然是有所不同的。
段公明不知道的是,唐軍之中,其實還有一隻科研小組。
這隻科研小組,隱藏在侍衛之中,只對蜀王李愔一個人負責。
此時,李愔就命他們在計算一些資料。
他們需要計算,在固定的風速情況下,孔明燈內,放置蠟燭的長短,能夠讓孔明燈漂流的位置。
李愔設想的,自然就是利用孔明燈來放火了。
所以,孔明燈就必須是特製的。
裡面的蠟燭會很短,燃燒片刻就會燒到旁邊的紙,孔明燈裡面,還會放置桐油。
這樣,在孔明燈飄蕩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我燃燒。
再加上桐油的話,就是一個個的火球。
但是想要達到放火的目的,孔明燈就不能飄的太高。
太高的話,就是在空中燃燒,根本起不到放火的作用。
這裡面,涉及到極為複雜的運算。
好在,這隻科研小組,就是應用數學方面的人才。
平時構建數模,沒少接觸到這方面的東西。
連續幾天時間,他們都一直在計算這些資料。
五天之後,他們給出了李愔一組資料。
拿到資料之後,李愔做了一些實驗,發現這個資料,是靠譜的。
而接下來,就需要耐心等待風速了。
因為在不同的風速之下,效果是不一樣的。
而李愔給這隻科研小組提供的風速,是在當地風天最經常出現的一個風速。
只有等到這種天氣,這組資料才有作用。
而段公明不瞭解大唐蜀王到底在等什麼,非常著急。
這到底是放什麼火啊?這麼長時間了,還沒準備好嗎?
到底還需要等多少天啊?
這每天消耗的糧食,很恐怖的啊!
別說他們了,就連城內,蒙舍詔的子民還有吠陀帶領的大軍,都無比納悶兒。
原本,被聯軍包圍,他們內心是惶恐的。
畢竟,已經連續有兩個國家都被他們給滅掉了。
這證明,段公明和唐軍的聯軍,戰鬥力非常強悍。
接下來,恐怕要有一場硬仗了。
但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對方竟然只是圍而不攻,一連將近十天的時間,並沒有絲毫要攻打他們的意思。
難道他們是準備把他們給圍死嗎?
可是,這怎麼可能?
他們城中的糧食,最起碼能夠吃一年。
而聯軍,可能圍困他們一年的時間嗎?
再者說,你們一共才四萬大軍,而我們城內足足有三萬多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