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國,沒有聽從大唐的勸告,仍然繼續攻打新羅。
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嚴受到侵犯,十分憤怒,決定去攻打高麗。
先是命令洪、饒、江三州製造四百艘船隻,來運送軍糧。
當然了,其實這三州的造船廠,都是中華商行的合作伙伴。
經過五六年的發展,現在他們的工藝,越發的成熟。
然後,李世民派幽、營兩大都督還有契丹、奚等地方的兵力,先去攻打遼東以東進行試探。
讓韋挺為饋運使,節度河北諸州。
命肖銳運河南諸州糧食入海。
而大唐的動作,讓高麗開始緊張和害怕起來。
高麗是個非常奇特外加奇葩的國家。
他們在很多時候,都會盲目的自大。
認為天是老大,他們是老二,不可一世。
但是真正碰到事情的時候,他們又會非常的膽小。
先前李世民警告他們的時候,他們完全不屑一顧。
在他們的認知之中,大唐根本就不敢攻打他們。
但是在大唐真正的有了準備,開始要攻打他們的時候,他們又開始害怕了。
九月,高麗莫離支泉蓋蘇文為使者,向大唐貢獻黃金和白銀,試圖用金銀來和大唐交好,但是被李世民斷然拒絕。
現在李世民已經做好了種種部署,已經是箭在弦上。
又怎麼會因為高麗區區一些金銀,就放棄攻打他們呢?
……
而此時,蒙巂詔方面,城池已經修建完畢。
段公明和李愔,雙方商議妥當,決定下一步直接攻打邆賧詔和蒙舍詔。
這兩個國家,蒙舍詔在南詔的最南方。
而邆賧詔在蒙舍詔以北,和蒙巂詔領地接壤。
這兩個國家,相距很近。
並且邆賧詔差不多就是蒙舍詔的屏障。
只要能夠拿下邆賧詔,蒙舍詔就無險可守,可以長驅直入。
可以想想,蒙舍詔必定會死保邆賧詔。
拿下邆賧詔,基本上也就等於拿下了蒙舍詔。
至於施浪詔,在最西面,靠近吐蕃,李愔準備將他們放到最後。
而蒙巂詔和邆賧詔之間,隔著一條大河。
這條河,河水湍急,只有十幾里路的河灘能夠行船。
因此,邆賧詔只需要對這十幾裡錄的河灘嚴守死防,不讓聯軍過河。
聯軍就拿他們沒有絲毫的辦法。
這一條河,可以說成為邆賧詔的天塹。
邆賧詔現在已經和蒙舍詔聯合,畢竟聯軍的力量太過強大。
他們也深深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
根據李愔和段公明事先得到的情報分析,哪兩個國家,至少可以在河對岸吞併三萬人馬。
而他們是進攻一方,對面是防守一方。
對面甚至都不需要用船隻和他們進行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