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對付淵蓋蘇文的話,就只能用計。
最終,他們商議出一個絕佳的妙計。
哪就是設宴宴請淵蓋蘇文,然後在宴會上,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
以摔杯為號,帳內埋伏的刀斧手一擁而進,當場砍下淵蓋蘇文的腦袋。
只要淵蓋蘇文一死,他的三萬大軍就群龍無首,到時候就能被他們收編過來。
等唐軍退走之後,正好可以鎮壓反叛。
額,好吧。
其實這個計策,是從三國故事裡學過來的。
倭國人,非常痴迷於三國故事。
非常崇拜哪些三國的武將和名士。
他們國內的內戰,所有的戰略戰術,基本上都是脫胎自三國故事。
……
此時,唐軍正在海上修整。
現在,整個倭國還有最後一方淨土。
哪就是處於倭國最北部的北海道。
北海道同樣是倭國的領土,不過卻是一個孤立的小島。
這段時間,李愔一直沒有去洗掠北海道。
而北海道這個名字,其實還是倭國向大唐學習的結果。
這時候的倭國,各方面都極度落後。
在各個方面,都在向大唐學習。
像是大唐流行的跪坐,睡的矮床,這樣的細節他們都孜孜不倦的學習。
並且一直流傳到後世也沒有更改。
像是茶道、花道等等,更是處處都在學習和模仿。
甚至就連取個地名,都是這樣。
大唐分為十道,所以,他們倭國也以道為名字來命名。
北海道就是這麼來的。
殊不知,整個倭國的面積,還不及大唐最小的一道大。
李愔此前之所以沒動北海道,可不是因為他仁慈。
他留著北海道,其實就是做一個臨時落腳點。
經過他們的一番搶掠,李愔相信,接下來倭國必然會陷入內亂之中。
並且有很大可能,倭國王和淵蓋蘇文之間,會徹底決裂。
而最後的勝者,李愔更加看好淵蓋蘇文。
倭國王,很有可能,並不是淵蓋蘇文的對手。
當然了,不管誰勝誰負,李愔都不用管那麼多。
反正他們是狗咬狗,一嘴毛。
等他們鬥完,李愔只需要負責出來收拾殘局就成了。
接下來,李愔發動全部兵力,對北海道發起攻擊。
李愔相信,接下來的時間,倭國必然會陷入內亂之中。
根本不可能有精力支援北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