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個豐收年,收穫之後,整個劍南道,幾乎每個百姓臉上,都洋溢著喜氣。
往常的時候,秋收之後他們就沒有事情做了。
女人會編制草鞋,男人會編制揹簍或者是上山獵兔子下河抓魚。
農閒時候,他們會用這種收穫甚微,但是對他們的生活多少有所幫助的方式,來添補他們的生活。
但是現在,他們還有事情要做。
那就是種植冬小麥。
冬天也能種植小麥了啊!
並且到明年的五月份就能收割,收割完成之後,還可以栽種玉米、地瓜或者花生。
本來有了這三種新型農作物,他們的收入就大大增加。
而現在有了冬小麥之後,他們兩年就能夠多守城一季的莊稼。
這樣他們,對以後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不用說以後了,就算是今年,日子都會比往常好過許多。
而播種完冬小麥之後,那些青壯,也不用像往年一樣編制揹簍,或者山上打獵下河捕魚。
到益州城裡,只要肯幹,就不愁找不到活計。
雖然現在的工錢,比修建鐵路的時候,要低了一些,但是仍然十分可觀。
甚至幹上一個冬天,外加年後一個多月的時間,都能趕得上他們一季的收入。
不得不說,自從蜀王來到益州之後,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有的百姓,心裡都念著蜀王的好。
……
不過最近,劍南道的百姓,碰到了煩心事。
原來在李愔沒來劍南道之前,劍南道的百姓為了增加收入,許多的百姓家裡都會養蠶。
而他們養的蠶,乃是八輩之蠶。
就是一年能夠成熟八次。
炕珍蠶三月績,柘蠶四月績,朊蠶四月末績,愛珍五月績,愛蠶六月末績,寒珍七月末績,四出蠶九月初績,寒蠶十月績。
這蠶,到了十月還能再成熟一次。
播種完冬小麥,再收一次蠶也不遲。
以前,劍南道的人家,好多就是靠著養蠶來過年,置辦年貨。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自然是不需要了。
但是祖輩流傳下來的技藝,他們自然是不捨得丟掉。
但是今年的蠶繭價格格外的低,低到幾乎是白給的地步。
以往多少都能賣幾百錢的蠶繭,現在居然只能賣到幾十錢。
百姓們紛紛咒罵不已,他們和那些收購蠶繭的商人談條件,要求上漲價格。
哪怕漲到往年的一半也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有往年十分之一的價格。
但是,他們的要求,被那些商人斷然拒絕了。
這裡是買家市場,只能按照他們的價格去賣,或者你選擇不賣。
至於蠶繭的價格為什麼會如此低廉,這些商人的解釋是,因為現在整個劍南道的糧食大豐收的緣故。
三種農作物再加上冬小麥的出現,讓淮南道江南道一代的地主,感覺以後種莊稼會賠錢了。
糧食越來越多,甚至會多到吃不了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