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各州的刺史,紛紛攜帶重禮前來拜會。
這些禮物,李愔自然是不收的,並且嚴厲批評了他們。
接下來,這些刺史,紛紛請求在他們州內鋪設道路,建設新城,開辦大學。
額,這些州的刺史,看到蜀王來到益州之後。
鋪設道路,大搞建設,益州的經濟和教育,蹭蹭蹭的就上去了。
經濟的話,可能自蜀王來到之後,翻了好幾翻。
教育就更不要說了,可以說是整個大唐之最。
他們眼巴巴地看著益州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滿心裡都是羨慕嫉妒恨啊。
但是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而已。
而現在,蜀王竟然成為整個劍南道的節度使了!
那真是太好了,他們都盼著自己的州,也能向益州一樣,發展的如此快速。
這樣,他們就能夠拿一份完美的答卷,也有利於他們的升遷。
而聽到他們的要求,李愔不由的滿頭黑線。
霍,你只看到益州迅速發展了,可是你們知道本王在益州投入了多少錢嗎?
你以為一個地方的經濟,是單純的透過大搞建設就能帶動的起來的麼?
這想法,也未免太過天真了。
此風不可長啊!
不能只注重JDP的發展,而忽略了其他。
在古代,農業產量上不去,必須依靠人員密集型種植的時代,以農為本是有他的道理存在的。
所以,在那時候,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的支援。
因此,李愔訓斥了他們一頓,讓他們最近幾年內,都要以農業為主。
必須要讓當地的百姓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並且糧食還有富餘,人員也有富餘,這樣才能發展工商業才能發展其他。
接下來,李愔給所有的刺史安排了一項任務,那就是在整個劍南道進行推廣冬小麥。
其實,就算李愔不進行推廣,那些農民在聽說了冬小麥的產量之後,也會進行種植。
畢竟冬小麥的引入,讓糧食從一年一熟增加到了兩年三熟。
等於兩年就多了一年的收成,這樣的好事,百姓們又怎麼會拒絕呢?
但是冬小麥的播種,需要有好的種糧。
如果沒有官府參與的話,很難在整個劍南道整體進行推廣。
而現在,吐谷渾又送來一大批的牛羊。
那些羊,都被李愔賞賜給了軍中,給他們改善伙食用。
至於牛,則是直接分到各個州,平分給百姓,讓他們進行耕種。
到明年,還要在整個劍南道推廣地瓜、花生還有玉米的推廣。
這樣一來,李愔有信心劍南道在未來三五年的時間內,徹底解決溫飽問題。
而在解決掉溫飽問題之後,接下來,才是發展工商業。
……
五姓七望世家之人,再次聚到了一起。
蜀王當上了劍南道的節度使,這讓他們很慌。
額,其實當初蜀王之所以能夠到益州任大都督,他們攻不可破。
但是等蜀王真正到了益州之後,他們才發現,他們實在是太小覷了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