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可能將蝗蟲全部消滅乾淨,但是至少成為不了災難。
但是這種辦法,也有他不利的一面。
首先,就是鴨苗的問題。
想要大規模養鴨,就少不了鴨苗。
而現在,就需要大規模的,在整個大唐範圍內購買鴨苗。
這就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再把鴨子孵化出來,價格必然不菲。
第二就是,因為乾旱,整個大唐範圍內,可是缺少糧食。
再整這麼多鴨子出來,而鴨子又能吃。
在青草還沒長出來之前,恐怕真的沒有多餘的糧食餵養這麼多鴨子了。
並且,就算真的不計成本的,飼養了這麼多的鴨子。
但是等鴨子成長之後,賣給誰去啊?
家家都養鴨子,到時候賣不出去,就只能留著自己吃。
對老百姓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正因為用鴨群來滅蝗,有著種種的困難,所以李愔才決定,換一種辦法來滅蝗了。
這種方法,不但能夠滅蝗,如果應用得當的話,甚至還能夠賺錢。
當然了,使用這一招,有個前提。
那就是,他們必須要提前將蝗蟲,用大棚培養出來,並且還要在整個大唐內,進行推廣。
第二就是,這件事情,恐怕在整個大唐內,也只有李愔,能夠做到這一點了吧?
溫室和大棚,很快就修建完畢,李愔開始忙碌起蝗蟲的培養計劃。
蝗蟲的育苗,要求非常嚴苛,尤其是對於溫度的變化。
而為了培養起蝗蟲,因為蝗蟲的培養技術,目前只有李愔自己掌握,所以不能假手於人。
所以,就連過年,李愔都是在溫室中度過的。
而事先李愔準備,陪三女過個浪漫溫馨的新年的願望,也算是徹底泡湯了。
不過,好在三女通情達理,非但沒有怪罪李愔。
她們明白,既然李愔對這件事情如此重視,那就足以證明,這件事情對李愔來說,十分之重要。
因此,三女非但沒有絲毫的埋怨,反而大力支援李愔的工作。
過年的那一天,三女都是在溫室之中,一起幫助李愔育苗,度過一個別具一格而又格外溫馨的新年。
新年過後,育苗工作進行的十分完美。
種苗已經育出,可以分棚進行養殖。
到了這個階段,要求已經沒有那麼嚴格,李愔就可以將這件事情交給手下人來做。
而李愔找到益州月報的總編輯夏雲天,命他推出第二期益州日報。
而這一期益州日報的主題,是益州將會推出第二屆益州國際美食節。
而在這一次的美食節上,將會退出一種全新的美食,這種美食,味道堪稱絕妙。
絕對是空前而絕後,是所有顧客,從來都沒品嚐過的美味。
當然了,這一期的益州日報,並非僅僅只有第二屆益州國際美食節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