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上官儀來,主要是李愔還想聽聽上官儀的意見。
而駱賓王,在瞭解到整個事件的詳細經過之後,不無擔憂地對李愔說道:“殿下,這些事情,要不要把其中的一些細節給模糊掉?”
“比方說,殿下在沒有審理趙有才的情況下,就先把他的家給抄了。還有就是給趙有才上刑的事情,似乎也不符合律法。”
駱賓王真的是在為李愔擔心,因為這兩件事情,都是很犯忌諱的事情。
如果有御史在裡面添油加醋的話,恐怕會讓皇上狠狠的責罰於蜀王,甚至會將把他直接調離蜀地。
但是,駱賓王問完之後,就見李愔和上官儀臉上,都露出一絲會心的笑意。
李愔看向上官儀,然後說道:“上官長史,你就給駱參軍解釋解釋吧!”
上官儀微笑著說道:“駱參軍,一來,這件事情是隱瞞不過去的。縱然你在奏摺裡可以隱瞞,但是終究還是會有別人,將訊息傳遞給皇上的,比方說,權司馬。”
“第二,如果其他的都督,甚至是其他的皇子,做了這件事情,都是極為犯忌諱的事情。但是偏偏,咱們的殿下做出來,不會有絲毫的問題,皇上說不定會下旨申飭一番,但是絕對不會有實質性的處罰!”
有些話,其實並不太好解釋,上官儀並沒有說透。
駱賓王臉上先是露出迷茫之色,不過很快的便沉思起來。
駱賓王極為聰明,但是因為年齡和閱歷的限制,讓他對很多朝堂上的事情,不會想的那麼透徹。
但是上官儀已經隱約間點的很明白了,駱賓王自然不會像不到。
想明白之後,駱賓王不由欽佩地說道:“多謝上官長史指點迷津,下官受教了!”
此時,駱賓王心裡更為佩服的,則是蜀王。
如果說,自己是因為年紀小,閱歷淺而想不到這一點的話。
那麼蜀王呢?
年紀比自己還小,人家怎麼就會想的這麼透徹呢?
這是奏摺。
與此同時,還有寫給皇上的一封私信。
這封信上,李愔會將益州的狀況,包括現在斷鹽的情況,一一向父皇說明。
相信父皇看到自己的書信之後,會有決斷。
……
當天晚上,權萬紀前來。
李愔熱情招待,權萬紀不由詢問道:“殿下,下官需要給皇上奏明這裡的情況,殿下覺得,下官如何上奏才好?”
聽到權萬紀的話,李愔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這權萬紀,是父皇塞到自己身邊的,相當於父皇的耳目。
按照權萬紀的秉性來說,他自然會如實稟報,根本就不會前來詢問李愔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