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兄李恪不在,如何表達自己的孝心?
李愔決定親手做幾道菜,用實際行動來展現。
在後世的時候,李愔對吃就比較講究。
喜歡一道菜,會從市場買來材料,然後對著搜尋菜譜,不斷的研究,直到能做出自己滿意得味道為止。
在李愔看來,天下第一樓裡的菜餚,雖然美味。
但是仍然受到材料的限制,好多菜餚,他們做出來的味道,還沒有自己做的好吃。
比方說,他們那裡,就只有十三香而已。
而李愔這裡呢?什麼八角、花椒、香葉、茴香、桂香等等,還有料酒、橄欖油、豆瓣醬等等,應有盡有。
有沒有這些材料,做出來的菜式味道,差別很大的。
不多時,小六子就將肉和排骨買了回來。
至於讓天下第一樓做的幾道菜,待會他們就會送過來。
而據小六子說,這次他去買肉和排骨,真的好玄,再晚去一步的話,就買不到了。
就這,還是他走後門買到的。
如果認真排隊的話,根本就不可能排的到。
自從上次李愔推廣以來,百姓越來越喜歡吃豬肉。
梁王肉——現在已經正式更名為蜀王肉,深受廣大百姓的喜愛。
現在,已經不單單是那些百姓,就連那些官宦還有世家之人,不少人也喜歡上了,這平時他們根本就不屑一顧的賤肉。
當然了,還有不少人抹不開面子,就算要吃,那也是偷著摸著的去買。
但是豬肉已經徹底被推廣,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現在不但是長安城,就連周邊的城鎮,豬肉的銷量都在逐日提升。
而武城村還有土橋村,這幾個最大的養豬專業戶,他們飼養的豬,已經成為香餑餑。
每天宰殺四五頭豬,都根本不夠賣。
現在,市場上的豬肉價已經漲到了三文,而他們賣的豬肉價格,已經來到了四文。
就這個價格,仍然是供不應求。
這幾個村的村民,因為養豬,著實發了一筆財。
豬的出肉率很高,雖然現在飼養的豬,沒有後世用飼料和瘦肉精喂出來的豬,有著百分之七八十的出肉率那麼誇張。
但是一頭豬六成左右的出肉率還是有的。
一頭二百斤的豬,大概能出到一百二十斤左右的肉。
一頭豬,他們就能賣到四五百文錢。
而最早養豬的武城村,他們平均每家都養到七八頭豬,平均每家的收入,都在三四千文錢。
在這個時代,一家能襯個三四千文錢,就相當於後世八十年代時候的萬元戶了。
現在,武城村村民的收入,附近十里八鄉的百姓,誰不羨慕?
現在養豬的百姓越來越多,但是等他們養起來之後,未必還有這個行情。
並且,武城村和土橋村,在經過李愔的點撥之後,現在已經正式開始養母豬。
目前,他們養的母豬,早已經受孕完畢,第一批小豬崽,馬上就該問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