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對於這些存在的問題,難道胡小鵬就不知道嗎?
當然不是,他不但知道,而且知道的遠比辰隆邦僅憑經驗在這短短兩個小時內所分析到的東西更加豐富。
就如新型原能機的不穩定因素與聚合能源的消耗問題,這些事情早在胡小鵬設計這臺原能機的時候就已經透過狗小友的分析得出了結論。
可是要去解決這個問題,卻並非想一想說一說那麼容易。
因為它們雖然分屬能源與動力兩個不同的系統,但他們仍舊處於連帶關係,而且不僅僅是這兩個系統,其實也包括傳動系統,控制系統,防護系統等等,甚至可以說改變某一處的部分系統,對於IA來說都是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就比如拿眼前這臺機械快手來說,為了提高了整臺IA的動能與引數,那麼勢必就要從根本去提高原能機的功率。
如何提高是一方面,而提高之後能否穩定執行又是另一方面。
即便以上兩個問題都可以順利解決,那麼有關於能源消耗的問題便會接踵而至。
而要解決能源的問題,除了從根本去提高聚合能源的轉化能力之外,那麼只能選擇提高聚合能源體的裝載數量。
可提高轉化率卻也不是隨口一說就能搞定的事情,要不然的話,全世界各國也就不會有如此之多的研究單位在想方設法去提高聚合能源的轉化率問題了。
別的胡小鵬不知道,單說當年在辰隆邦的實驗室之內,其實就有專門攻關這一方面的研究小組,並且其組員全部都是東南大學的碩士生與博士生,但其結果卻也大多都是一些可行性的論文,以及從未成功過的假設與推論。
所以想要解決能源問題,那麼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單純的去提高IA自身所裝載的聚合能源數量,從而以量變達到質變的效果。
可事實上對於胡小鵬而言,這種愚蠢的辦法當然不能去做,因為一旦提高了IA聚合能源體的裝載數量,或許可以解決IA在持續作戰方面的缺陷,但是同樣也會出現諸多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比如提高聚合能源體之後,將會改編原本IA的整體配重,勢必又需要對控制系統進行匹配與調整。
而且增加聚合能源體之後,也就等同於增加了IA的潛在的弱點,畢竟能源系統與動力系統本身就是比賽時極易被對手所攻擊的位置,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那麼也必須調整防護系統,用以增加對這些聚合能源體的單獨保護。
或許整體配重的問題可以解決,但增加防護系統的護甲又該怎麼去解決?
要知道,原本最初提高原能機功率的目的便是增強整臺IA的速度與能力,可一旦增加了聚合能源系統,又增加了諸多保護聚合能源的厚重護甲,那麼勢必也就等同於增加了IA的整體自重,進而又會影響了整臺IA的速度與能力,所以這一系列的改變,本身就與最初提高原能機功率的意義背道而馳。
再加上自重的增加,以及IA整體能力的提升,又會牽扯到整臺IA傳動系統組建的選擇問題,是增加剛性,還是增加韌性?是考慮使用更為穩妥,但重量又會繼續增加的合金鋼材,還是選擇使用質量較輕,但很可能會在戰鬥中極易受損的複合鋼材?
這絕不是一個只有ABCD選項的選擇題,而是一個相當龐大,並且極為複雜的應用題。
稍有不慎,輕者便是做無用功,而重者,或許就會導致整臺IA徹底報銷,甚至是整個團隊都將會面臨淘汰的局面。
畢竟其他元件或者系統戰損的話,還可以有備用系統去應急,還可以有輔助型選手對其進行緊急維修,甚至就連能源系統遭到損毀,或許還有機會進行維修與補充。
但是如果原能機遭遇徹底損毀,就算是胡小鵬,即便手中真的有備用原能機,那麼也不見得有時間和機會去完成維修與替換的工作。
因為戰場上瞬息萬變,對手怎麼可能輕易給出這樣的機會?
而且最重要的是,原能機這種東西可不是輔助型IA常規攜帶的備用配件,所以想去維修原能機這種事,或許只能存在於幻想之中。
所以由此可見,設計改造一臺全新的IA,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更不是一件想當然的事情,這不僅需要異於常人的創造力,更是需要超凡的機械能力與知識。
而這,其實也就是為什麼一名首席機械師,會在任何俱樂部之內都會有如此之高的地位,會有如此之高待遇與名利的原因。
普通的機械師,或許只需要看得懂圖紙,懂得如何使用機械裝置去依照圖紙去維修IA。
但是作為首席機械師,他們所要考慮的,卻絕不僅僅是維修一臺IA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