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那個筷子怎麼回事?”
“主人,古華夏的筷子文化,是華夏民族很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筷子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獨特的魅力,成為華夏文化大花園裡的一隻奇葩。可以說筷子的出現,當屬華夏古代特定文明長期發展的獨特成果,人們稱它是華夏人四大發明之外的一大發明。同時,筷子作為文明的產物,承載著人類飲食及社會文化,這兩根七八寸長,細如小指的簡簡單單的小棍子,絕妙地應用了物理學中的槓桿原理,靈活地在餐桌上大顯身手,生動地詮釋著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東方文明的象徵,被譽為中華文明的精華。
筷子文化源遠流長,最早的稱呼是“箸”,箸字的繁體寫法是“筯”。
從讀音和字形上,就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幫助進食。
另外,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筷子出現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
筷子的出現不僅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革命,更是一種人類文明的象徵。
凡是使用過筷子者,不論華人或是老外,無不欽佩筷子的發明者。
可是它是何人發明?又是何時創造呢?現在誰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然而有關筷箸起源的傳說,多少可為找到筷箸的溯源起到一些作用。
在民間有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首先是神鳥救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在神鳥的指點下,用兩根細絲竹驗出了食物裡的毒,從此他每餐都用兩根絲竹進餐,而且四鄰也紛紛學著用竹枝吃飯,後來效仿的人越來越多,用筷子吃飯的習俗也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關於筷子起源的傳說還有流傳於江蘇一帶的商紂王寵妃妲己用玉髮簪挾菜喂紂王的故事:妲己為討得紂王的歡心,為了避免紂王因為太燙的佳餚而發怒,就取下頭上長長玉簪將菜挾起來吹了吹再送到紂王口中。紂王認為由妲己挾菜餵飯是件享樂之事,於是要妲己天天如此。後來妲己即讓工匠為她特製了兩根玉箸挾菜,這就是最初玉筷雛型,以後這種挾菜方式傳到了民間,於是華夏產生了筷箸。
這則筷子傳說不像第一個傳說充滿著神話色彩,而比較貼近生活,具有某些現實意義,但即使富於傳奇性,也依然與事實不符。因為考古學家在安陽侯家莊殷墓發掘出的銅箸,經考證其年代早於殷紂末期的紂王時代,所以顯然筷子既不是紂王發明,也非妲己創造,應是更早時期的產物。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大禹發明了筷子:大禹在治水期間,為節約時間,大禹總是以樹枝、細竹從沸滾的鍋中撈食,以騰出時間處理急事。
久而久之,大禹練就了熟練使細棍挾取食物的本領,手下的人見他這樣吃菜,既不燙手,又不會使手上沾染油膩,也紛紛效仿,就這樣漸漸形成了筷箸的雛形。
大禹在治水中偶然產生使用筷箸的最初過程,它比姜子牙和妲己制筷傳說,顯得更純樸和具有真實性,使當今的人們更願意相信這是真實的情形。
應該來說,其實,筷箸的誕生應是先民群眾的集體智慧,並非某一人的功勞。而促成筷子誕生,最主要的契機應是熟食燙手。
上古時代,因無金屬器具,再因獸骨太短、極脆,加工不易,於是先民就隨手採摘細竹和樹枝來撈取熟食,當年處於荒野的環境中,人類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草叢洞穴裡,最方便的材料莫過於樹木,竹杆。
正因如此,小棍細竹經過先民烤物時的撥弄,急取燙食時的撈挾,蒸煮谷黍時攪拌等,筷子的雛形逐漸出現,這是人類特殊環境下的必然發展規律,從現在筷子的形體來看,它還帶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徵,即使經過三幹餘年的發展,其原始性依然沒有改變。
在今天,說起筷子,想必大家都不以為然,這不就是我們每天吃飯的工具嗎?但是您可千萬別小看這一雙筷子,不僅其製作流程要經過漂白、風乾、磨光、印花等30多道複雜的工序,它裡面還蘊涵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
全國*****霍英東先生曾經說過:“現在各地時興舉辦這個節、那個節,我認為最能普及於群眾的就是‘筷子文化節’。”可能我們並不能一時完全領會霍先生的用意,筷子也值得舉辦節日?在翻閱了有關“筷子”的典籍後,我才漸漸明白霍先生倡議舉辦筷子節的初衷。文化是一種力量,筷子文化亦是如此,他是希望弘揚中國的筷子文化而說這番話的。
華夏是筷子的故鄉,筷子是華夏百姓每天必須使用的飲食器具。小小的兩根筷子,國人運用自如,從孩童開始就遵父母的教導學用筷子,而外國人卻只能“望筷興嘆”,極難掌握用筷的要領。
許多落戶於異域的老華僑,為了讓子女留住中華民族的根,除了中秋吃月、端午包粽子、除夕吃團圓飯外,要求閤家都要懂得使用筷子。這無疑也是一種堅持筷子文化,摯愛華夏文化的的體現。
現代對筷子的科學研究也是非常有意思。
一雙簡單細小的筷子,你可別小看它,作為一種餐具,不僅僅具有夾、撥、挑、扒、撮、撒等多種功能,用筷子進食時,還會牽動人體的30多個關節和50多條肌肉,從而刺激神經系統的內在活動,有助於人的動作靈敏、思維敏捷。
真沒想到,筷子還有保健身體的功能,這不得不讓我們感嘆古人的智慧,發明的偉大!
所以說,人類選擇筷子進食是一種最佳方式,華夏發明和使用筷子,在人類文明史上稱得上是值得驕傲和推崇的科學發明。
筷子,在中國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而箸文化發展至今,經過歲月的磨練和時間的洗禮,筷子不但沒有被歷史淘汰,而是越發的散發出歷久彌香的氣息,並慢慢演化成以一種實用與文化相結合的形式而存在。如今,融入3000年文明史的筷箸以其品種多樣的工藝製作,正逐漸成為人們饋贈親朋好友的旅遊佳品,其文化內涵也彰顯其中。
但現在許多人都快忘了這些了,即使他們從小便開始學習如何使用筷子,這裡面的學問卻鮮少有人去了解。並且到了星際時期使用筷子是那些古老的世家才保留有的習慣,古時的歷史也鮮少有人去了解了。”
“星際時期的華夏存在歷史已有1萬多年……”
“對的主人,我們現在就在五千多年前的古華夏。華夏是這個星球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其歷史長河之寬之長。古華夏的人還未探索完畢,在加上一場不知名的浩劫。使得古地球與星際之間有了一段時間的空期。這空期長達上千年,沒人知道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古地球的一些資料在這場浩劫中也被毀滅了。到星際的時候對古地球的記載已經少之又少。資料儲存得最完好的,但是沒辦法查證,而且這些資料都儲存在一些古老家族裡面。”
少年撇了撇嘴,他對古華夏的歷史是有些瞭解。
但也僅限於有詳細記載的。很多野史,資料不全,導致他對其瞭解也有限。